有来医生
02:2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余喆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三甲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所需要的最适温度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该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贫血、脸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胸闷、黄疸,出现皮肤、眼睛、巩膜、尿色发黄、肝胆肿大、淋巴结肿大,严重的患者可出现休克和神志异常以及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少数冷抗体型患者在寒冷环境下可出现肢体末梢发紫、发麻、疼痛等,甚至发生冻疮、坏疽,而在进入温暖环境时症状可好转。因此患者出现脸色苍白、头晕、黄疸、尿色发黄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到血液科就诊,通过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明确诊断。该病治疗存在多种方法,比如迅速脱离接触病因,例如某些药物。还需要控制原发病,例如感染和肿瘤,同时进行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生化,明确目前病情及药物治疗效果。但反复发作者疗效较差,继发性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

2021-08-3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血液内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