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郭宏杰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甲全国第12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是指深静脉瓣膜不能紧密关闭,引起血液逆流。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瓣膜结构薄弱,在持久的逆向血流及血柱重力作用下,瓣膜游离缘松弛,因而不能紧密闭合,造成静脉血经瓣叶间的裂隙向远侧逆流。

  2、由于持久的超负荷回心血量,导致静脉管腔扩大,以致造成瓣膜相对短小而关闭不全。

  3、如果深静脉瓣膜发育异常,仅有单叶或虽有三叶但不在同一平面,或瓣膜缺如,导致静脉高压和瓣膜关闭不全。

  病理改变由于先天静脉壁薄弱,再加长期血液郁滞,静脉压力增加,早期肌纤维和弹力纤维代偿性增厚,后期肌纤维和弱力纤维萎缩、消失,均为结缔组织所代替,静脉壁常因扩张而变薄,静脉瓣膜的弹性纤维也发生退化。瓣膜虽呈薄膜状,无深静脉炎后瓣膜增厚的迹象,但瓣膜关闭不全,两个瓣叶不能紧密对合,导致瓣膜关闭不全,血流从两个下垂瓣叶之间向下逆流。

  深静瓣膜关闭不全,血流向远端深静脉逆流,静脉压力增加,静脉管腔扩张,管壁变薄,使毛细血管充血,肢体处于长期水肿状态,淋巴管可继发阻塞,水肿组织纤维化使肢体肿胀更趋严重。持续深静脉高压和穿通支静脉关闭不全使深静脉血液逆流入浅静脉,引起大隐静脉继发性静脉曲张。下肢血液回流变慢和逆流,造成下肢血流郁滞,血液含氧量降低,毛细血管壁通盘性增加,红细胞渗至血管外,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含铁血黄素沉积于皮下,常致足靴区皮肤呈现棕黑色斑状色素沉着。局部组织因缺氧发生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易并发湿疹样皮炎、淋巴管和溃疡等。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不同,可分为:

  1、轻度:久站后下肢沉重不适,浅静脉扩张或曲张,踝部    轻度浮肿。

  2、中度:浅静脉明显曲张,伴有轻度皮肤色素沉着及皮下组织纤维化,下肢沉重感明显,踝部中度肿胀。

  3、重度:短时间活动后就出现小腿胀痛或沉重感,浮肿明显并累及小腿明前静脉明显曲张,伴有广泛色素沉着、湿疹或溃疡(已愈合或活动期)。

  辅助检查:

  一、下肢静脉造影肢体肿胀或存在经久不愈溃疡时,最好作下肢静脉造影,一方面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相鉴别,另一方面明确深、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程度,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一般先作上行性静脉造影,如下肢深静脉通畅,再作下行性静脉造影,以明确静脉瓣膜是否有病变。

  按照下行性静脉造影显示的逆流水平,将静脉瓣膜功能分为下述5级:

  Ⅰ级:瓣膜机能良好。造影剂无明显逆流。

  Ⅱ级:瓣膜最轻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大腿近侧部。

  Ⅲ级:瓣膜轻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膝上。

  Ⅳ级:瓣膜中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膝下。

  Ⅴ级:瓣膜严重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到小腿部直到踝水平。

  二、无损伤性血管检查如超声多普勒血流仪,也可以诊断静脉有无逆流。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观察瓣膜关闭活动及有无逆向血流。

  治疗

  诊断明确,瓣膜功能不全Ⅱ级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应考虑施行深静脉瓣膜重建术。主要方法有:

  1、股静脉壁环形缩窄术(戴戒术):在正常情况下,瓣窦宽径大于非瓣窦部位静脉的宽径,因而利用缝线、组织片或人工血管补片包饶于静脉外,缩小其管径,恢复瓣窦与静脉的管径比例,瓣膜关闭功能随之恢复。

  2、股浅静脉腔外瓣膜成形术:通过静脉壁的缝线,将两个瓣叶附着线形成的夹角,由钝角回复至正常的锐角,恢复闭合功能。

  3、股浅静脉腔内瓣膜成形术:适用于较狭窄、瓣膜破坏不严重者。通过缝线,将松弛的瓣膜游离缘予以缩短,恢复其正常的单向开放功能。

  4、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适应于下行性静脉造影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Ⅲ—Ⅳ级或因瓣膜缺如或松弛过多无法作瓣膜成形术者。在股浅静脉近侧植入一段带有正常瓣膜的静脉,替代失去功能的瓣膜,阻止血液倒流。

2018-03-2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介入医学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