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69岁阿姨外感风寒致时行感冒,秋冬季节要做好防护!

樊茂蓉呼吸科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三甲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69岁老年女性,2周前因为着凉出现恶寒、打喷嚏、流鼻涕症状,数日后出现咳黄痰的现象,痰量少、较黏、难以咳出,所以前往我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中医诊断患者证属外感风寒、痰热壅肺证,也就是西医临床中所说的时行感冒。随后给予患者规范的药物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基本信息】女、69岁

【疾病类型】时行感冒

【就诊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就诊时间】2018年3月

【治疗方案】汤药辨证治疗(苏叶、苦杏仁、穿山龙、地龙、木蝴蝶、浙贝、蜜紫菀、款冬花、金莲花、桔梗、炙甘草、黄芩、连翘、防风、白芷、百合)

【治疗周期】门诊治疗14天

【治疗效果】不适症状均缓解,脉象恢复,达到痊愈


一、初次面诊

患者女,69岁,主诉2周前因为晚上着凉,出现恶寒、打喷嚏、流清涕的症状,自行服用了感冒清热颗粒后恶寒减轻,打喷嚏、流清涕症状消失,但是咳嗽逐渐加重。来就诊时症见患者咳嗽、咳痰,痰液呈现黄色,量少质黏,不易咯出,同时患者表示有鼻塞、咽痛症状。

患者表示睡眠一般,大便较黏。舌红色、苔薄黄、脉浮弦。查体:闻及患者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随后给予患者完善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为4×10^9/L,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中医诊断:外感风寒、痰热壅肺证;西医诊断:时行感冒。

图片23.jpg


二、治疗经过

根据患者目前症状,辨证为外感风寒、痰热壅肺证,所以治疗上给予患者疏风散寒、清热化痰之法,处方给予其苏叶、苦杏仁、穿山龙、地龙、木蝴蝶、浙贝、蜜紫菀、款冬花、金莲花、桔梗、炙甘草、黄芩、连翘、防风、白芷、百合等中药以水煎服。患者服用7天后咳嗽缓解,吸入异味偶有咳嗽,继续服前方7天,诸症缓解。


三、治疗效果

患者服药第2天,表示鼻塞、咽痛症状均已缓解,服药7天后患者表示咳嗽、咳痰均缓解,但是仍有吸入异味,偶有咳嗽。于是叮嘱患者继续服用前方7天后,患者诸症均消失。于我院复查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而且患者薄黄苔已退,舌转淡红,患者脉象已由浮弦脉转为正常。


四、注意事项

很高兴患者时行感冒经过治疗后完全好转,但是还需要额外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做好保暖,昼夜交替或换季时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以免引起病情复发;

2、注意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增强营养,避免进食过于辛辣刺激或生冷、油腻性的食物;

3、注意适当外出参加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等,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养成健康的体质。


五、个人感悟

时行感冒属于秋冬季节时临床常见的感冒类型,多数是由于外感风寒所导致,像本篇患者一样年龄较大的人群,机体抵抗力逐渐下降,所以外感风寒之后容易导致时行感冒发生。

若发生持续打喷嚏、流鼻涕、咽痛等症状,并且持续不缓解,要注意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治疗。

2022-08-09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中医呼吸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