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绪胜的科普
吃结核药的副作用是什么
高绪胜
主任医师
结核内科
服用结核药物副作用较多,需遵医嘱合理用药。副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 1、药物性肝损伤; 2、胃肠道反应; 3、过敏; 4、白细胞下降; 5、末梢神经炎等。 需注意不同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如利福平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肝功能损害、胃肠反应;异烟肼可以引起末梢神经炎;吡嗪酰胺可引起尿酸增多、关节疼痛;乙胺丁醇可引起视神经损伤等。
11.85万
176
2021-02-04
查结核应做什么检查
高绪胜
主任医师
结核内科
结核可发生于人体多个部位,如需判断是否患有结核,可以进行以下几种相关检查: 1、痰培养:可用于检查是否患有肺结核; 2、胸部影像学检查:可检测患者是否患有肺结核; 3、血结核抗体检测; 4、T-SPORT; 5、PPD试验。 结核病一定要进行综合检查,最后由医生做出综合判断,这才能判定病人是否患有结核病。
10.58万
308
2021-02-04
吃结核药人越来越瘦了怎么办
高绪胜
主任医师
结核内科
若结核病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体重未出现增加,反而逐渐下降,则需找到相关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服用结核药物导致体重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患者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 2、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3、患者合并其它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 通常结核病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若药物有效,患者体重可缓慢上升。
11.23万
323
2021-02-04
结核性胸水肩膀疼怎么回事
高绪胜
主任医师
结核内科
结核性胸水引起肩膀疼痛,一般是因为结核性胸水刺激膈肌,从而引起肩部疼痛。患者不必过于担心,疼痛可随结核性胸水逐渐好转而得到缓解。 如果结核性胸水患者肩部疼痛持续存在,一定要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合并其它疾病,需及时针对合并症进行相应治疗。如果患者疼痛较为剧烈,早期可以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10.70万
273
2021-02-04
淋巴结核会复发吗
高绪胜
主任医师
结核内科
淋巴结核是人体各部位淋巴结被结核菌感染所致。淋巴结核与其它部位的结核病相同,经过正规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淋巴结核患者需服药1年或1年以上,若未进行正规治疗或未完成疗程,则有可能会出现复发。 因此,患有结核的患者应及时就诊,还需避免自行停药或减少用药。患者应遵医嘱进行积极、规范的治疗,以期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9.11万
194
2021-02-04
胸壁结核会母乳传染吗
高绪胜
主任医师
结核内科
胸壁结核无法通过母乳传染。胸壁结核是胸部软组织、胸骨或者肋骨受到结核菌感染导致,胸壁结核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 但若胸壁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在母乳喂养时,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则肺结核有可能会通过呼吸道传播给幼儿,并非通过母乳传播。 因此,患有胸壁结合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如患者同时存在肺结核,需及时就诊治疗。
12.30万
50
2021-02-04
痰检查到非结核分枝杆菌需要治疗吗
高绪胜
主任医师
结核内科
痰检查到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与否需要视情况而定。首先应判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是否对人体有致病性,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是否存在于肺中。只有判定是致病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才需要治疗,绝大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即使在痰检查时发现也不需进行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除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总称。非结核分枝杆菌种类较多,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水中,绝大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人体没有致病性,只有小部分结核分枝杆菌对人体存在致病性。
11.60万
4
2021-02-04
肺结核痊愈后可以跑步吗
高绪胜
主任医师
结核内科
肺结核患者痊愈后与正常人相同,可以跑步,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情况具体如下: 1、若为重症结核病,患者痊愈早期,人体各项机能尚未完善,在此期间应避免进行跑步。适当散步或慢走、快走更有利于健康; 2、年老体弱的患者刚恢复时,应避免剧烈跑步。 肺结核患者痊愈后需遵医嘱,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可跑步。
12.90万
116
2021-02-04
照顾肺结核病人要注意什么
高绪胜
主任医师
结核内科
照顾肺结核患者,需注意的事项具体如下: 1、注意让患者按时休息、适当散步和运动; 2、加强患者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 3、注意卫生,避免随地吐痰。患者外出时应佩戴口罩,且需给予患者痰液严格消毒,对患者被褥暴晒,还需对患者房间进行通风; 4、给患者心理疏导; 5、给予药物治疗,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12.86万
189
2021-02-04
肺结核治愈后感冒咳嗽会复发吗
高绪胜
主任医师
结核内科
肺结核患者治愈后与正常人相同,亦可能出现感冒、咳嗽或其它疾病。如发生感冒,可有咳嗽症状,但仅通过咳嗽无法判断是否出现肺结核复发。 肺结核复发与感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有人体再次感染结核菌时才有可能出现结核病复发。结核病人治愈后感冒、咳嗽是正常现象,患者不必过于紧张。建议患者出现不适后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0.76万
54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