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鹏的科普
颈椎中间骨头一按就疼
许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颈椎中间骨头一按就疼,可能与落枕、外伤、肌肉劳损、棘间韧带炎、颈椎病等有关。需要前往正规医院的脊柱外科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治疗。 1、落枕:与枕头过高或过低,睡眠姿势等有关,表现为颈椎按压痛、颈部活动受限等,可使用毛巾热敷,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骨通贴膏、麝香海马追风膏、壮骨麝香止痛膏等缓解症状。 2、外伤:由于颈椎部位受到外界物品击打、撞击等,也会出现以上症状,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膏、活血止痛膏、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改善症状。 3、肌肉劳损:可由颈部长时间维持错误姿势导致,表现为颈椎疼痛、肿胀,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改善病情。 4、棘间韧带炎:与慢性劳损、不良体位等有关,表现为颈椎僵硬、刺痛等,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颈椎病:与颈椎退行性病变、椎管狭窄等有关,表现为颈部剧烈疼痛,可伴有头痛、头晕,可遵医嘱使用氯唑沙宗片、甲钴胺片、布洛芬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此外,也可能是颈椎结核导致。日常应注意保护颈椎,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
1599
215
2023-12-20
腰肌筋膜劳损的临床表现
许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腰肌筋膜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疼痛问题,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痛。这种疼痛通常为隐痛,时轻时重,经常反复发作。在休息后,疼痛可能会减轻,但在劳累或活动后可能会加重。 当尝试弯腰工作时,可能会感到疼痛加剧,因此患者可能会喜欢用手捶腰以减轻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臀部或大腿后上部有胀痛感。当腰部受凉或过度劳累时,疼痛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在疼痛发作时,患者可能无法保持直立的姿势,腰部可能呈现出微细的状态,且活动可能不如平时利索。如果疑似有腰肌筋膜劳损的症状,建议尽快到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资料:[1]赵高义主编. 新编骨科学 第2版[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4.
2238
201
2023-12-19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
许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对于那些病程长、疼痛剧烈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其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患者的疼痛反复发作,间歇期明显缩短;存在神经功能损害,特别是马尾神经受到压迫导致部分或完全瘫痪;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腰椎峡部裂或腰椎滑脱等问题;经过腰椎CT、MRI或造影检查证实存在明确的椎管狭窄,且狭窄部位与临床症状相符,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恢复神经功能,减轻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并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 参考资料:[1]任一等编著.实用临床骨病学下[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8.
1958
243
2023-12-19
腰椎管狭窄症有什么体征
许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症状和体征往往因人而异。在检查时,患者的主诉症状可能非常严重,但客观体征可能较少,这可能与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发展阶段和检查方法等因素有关。 在神经未受持续性压迫的情况下,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体征。腰椎本身通常没有畸形,腰部可能没有压痛感。然而,在后伸或侧屈位时,患者可能会诱发症状,例如疼痛、麻木或无力等。前屈位时,症状可能会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通常为阴性,这意味着在直腿抬高时不会出现神经受压的症状。 然而,当神经受到持续性压迫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受压的马尾神经或相应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在这种情况下,直腿抬高试验可能为阳性,意味着在直腿抬高时会诱发神经受压的症状。 参考资料:[1]任一等编著.实用临床骨病学下[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8.
2143
98
2023-12-19
什么是脊柱
许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一系列的脊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椎旁各关节组成,这些部分之间通过韧带和肌肉紧密相连。脊柱内容物是脊髓,承载着人体的神经信息,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从正面观察,成人脊柱呈现为一条直线。从侧面观察,脊柱分为四个弯曲,分别是颈部向前凸、胸部向后凸、腰部向前凸和骶部向后凸。这些弯曲是人体适应直立行走的姿势而逐渐形成的。 脊柱承载着多种功能,可以支持着人体的体重,并传递重力。其次保护着脊椎和神经根,使它们免受外部伤害。此外,脊柱还支持和附着四肢与躯干联系的肌肉和筋膜,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 参考资料:李荣锐主编,实用脊柱疾病基础与微创治疗,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12
1919
63
2023-12-19
脊柱怎么望诊
许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脊柱的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脊柱的形态和姿势,了解其是否正常的一种检查方法。在望诊时,医生需要注意脊柱是否出现后弯、前凸、侧凸等异常情况。 脊柱后弯是指脊柱过度向后弯曲,这种情况多发于胸椎,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退行性变、佝偻病等。如果发现脊柱后弯,医生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情。 脊柱前凸是指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此情况多发于腰椎,可见于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结核、大量腹水等。如果发现脊柱前凸,医生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情。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离开后正中线向左或右偏曲,多发于胸椎、腰椎或胸腰结合处,可见于椎间盘突出、先天脊柱发育不全、各种原因造成的胸廓畸形等。如果发现脊柱侧凸,医生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情。 参考资料:[1]高燕鲁等主编,风湿免疫病诊断与治疗要点,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
2205
197
2023-12-19
什么是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康复指导
许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颈部损伤,在治疗方面,早期应积极开展四肢大关节的主动锻炼,以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防止关节僵硬。同时,手部功能的锻炼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恢复手部精细动作和协调性。 对于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帮助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括约肌功能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恢复排尿功能,避免尿潴留等并发症。 在影像学检查方面,颈椎X线片和MRI都是必要的检查手段。颈椎X线片可以显示颈椎骨折和脱位的情况,而MRI则可以显示脊髓神经的损伤情况。 在搬运和制动方面,正确的搬运方法和早期制动是非常重要的。错误的搬运方法可能导致脊髓神经进一步损伤,而早期制动可以避免颈部活动加重脊髓神经的损伤。 参考资料:[1]任一等编著.实用临床骨病学下[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9.
1515
175
2023-12-19
脊髓损伤并发排尿障碍的原因
许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不同类型的排尿障碍。以下是脊髓损伤并发排尿障碍的几种原因: 1、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常常伴随神经元的受损,导致膀胱排尿机能失调。比如,无抑制膀胱是由于脊髓或马尾神经部分损伤或神经发育欠成熟导致的膀胱机能失调,表现为遗尿或其他不随意排尿。反射性膀胱则是由于骶髓以上脊髓损伤晚期,切断了骶髓与大脑的联系所致,能排尿,但不受意识控制,且有一定的残余尿。自律性膀胱则是因为骶髓排尿中枢受损或失去机能,外周的副交感神经元取而代之,发生低级反射,引起膀胱微弱收缩,临床表现为大量残余尿,尿液淋漓; 2、逼尿肌麻痹:在脊髓损伤的早期阶段,由于神经信号传导被阻断,逼尿肌可能会发生麻痹,导致尿潴留。此时,逼尿肌无法正常工作,内括约肌则持续收缩,使得尿液无法排出。 参考资料:[1]周劲松,贺宝荣主编,骨科神经损伤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4.
1551
188
2023-12-19
脊柱怎么触诊
许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脊柱的触诊是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脊柱棘突及椎旁肌肉,了解其是否正常的一种检查方法。在触诊时,医生会让患者采取端坐位,然后用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 在按压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压痛的部位,医生会根据压痛点所在的深度来判断病变的位置。如果压痛点位于浅层,则可能是肌纤维炎或劳损;如果压痛点位于深层,则可能是胸腰椎病变。 此外,如果在胸腰椎病变的棘突上发现压痛,医生可能会考虑是否存在脊椎后凸、脊椎侧凸等异常情况。如果椎旁压痛明显,则可能是肌纤维炎或劳损等病变。 通过触诊脊柱棘突及椎旁肌肉,医生可以了解脊柱状态,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资料:[1]高燕鲁等主编,风湿免疫病诊断与治疗要点,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
1546
270
2023-12-19
脊髓圆锥部损伤的治疗原则
许鹏
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
脊髓圆锥部损伤的治疗需要根据其病因和损伤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如脊柱骨折、肿瘤、结核等病变对脊髓圆锥的压迫,脊椎管内肿瘤的占位压迫,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损伤等,以便决定采取保守还是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圆锥部损伤,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卧硬板床休息、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脱水高压氧治疗等。这些治疗旨在避免或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手术疗法:对于严重的脊髓圆锥部损伤,如骨折脱位、严重的压迫或脊髓断裂等情况,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手术原则包括去除病因、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解剖序列、保持或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残存脊髓功能的恢复。手术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病因进行选择,如按照骨折的类型和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各种内固定器械的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及器械。例如,胸腰段后路减压手术和前路减压手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资料:[1]周劲松,贺宝荣主编,骨科神经损伤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4.
2143
185
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