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始建1961年。经过数代人50余年的不懈努力,学科建设有了质的飞跃。现为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首批通过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资格认证;2012年获评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同年成立广州市-英国伯明翰大学脑与认知研究中心;2013评为国家脑血管病新药临床评价网络基地。神经科下设门诊、住院病房、脑电生理室、睡眠实验室、神经实验室等。2014年神经科开放床位109张,年住院患者近3000人次,门诊量超过6万人次。神经科拥有脑血管病与神经介入、神经心理、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癫痫与睡眠障碍、运动障碍、头痛与神经痛、周围神经与肌肉疾病、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神经康复、神经重症共10个临床研究方向的亚专科专业组设置。主要收治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疾病、各类肌病、癫痫、锥体外系疾病、情绪障碍、痴呆等患者。神经内科诊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居省内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并且建立了成熟的扩大时间窗溶栓的多模式CT评估流程。近年来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达80余例,溶栓病例数在广东省位于前列。2000年在省内率先独立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同年完成省内第一例动脉溶栓治疗。2002年独立完成省内神经科第一例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目前已完成介入手术上千例,是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单位。1994年神经内科率先在广东省综合性医院开设心理咨询门诊,目前累积病人数近20000例,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开展一系列临床科研研究,以神经与消化系统常见病中情感障碍的临床诊治策略为核心的神经心理亚专科,先后获得5项省市科技成果奖。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脑卒中后额叶纹状体环路的损伤为核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亚专科;以视频睡眠脑电监测为核心的癫痫与睡眠障碍亚专科临床技术力量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2014年新成立的神经重症监护病区,具有完善、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各种神经急危重症的救治提供优质保障。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评估方案》,神经内科2010年10月30日起进行了临床路径工作的试点和实施工作,以“逐步推进,稳妥展开”的方式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前后的质量控制分析表明,纳入临床路径的病例,其平均住院日、平均病床使用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出院患者次均总费用、抗生素使用的平均天数、药占比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医疗质量得到提高。神经科与英国牛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协和医院、宣武医院以及香港威尔士亲王大学医院等国内外大学、医院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研究合作关系。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以上课题项目6项,发表SCI文章8篇,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科室建立了梯队合理、完善的医疗团队。现有医生3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高级职称15人;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19人;有全国性学会委员1人,省学会副主委1人,市医学会主委1人,副主委1人,广州市卫生局优秀科技人才3人。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2023.06.29
脑梗塞发生后,一般治疗越及时,患者的预后和恢复也越好。临床上脑梗塞急性发作时,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在发病的6小时内进行溶栓、取栓治疗,临床上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特异性治疗: 1、静脉溶栓: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的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措施,但是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包括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血,症状出现小于6小时,年龄≥18岁,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等;禁忌证包括曾有出血病史,包括颅内出血、内脏出血、颅内肿瘤等,以及近期大型手术病史或不可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血压高、低血糖、高血糖、头部CT或者MRI提示梗塞面积大于1/3等,此类患者不适宜此项治疗; 2、药物治疗:遵医嘱应用营养脑神经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例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二、介入治疗: 1、动脉溶栓:是将溶栓药物直接送达血栓局部,但可能被溶栓启动时间延迟所抵消; 2、血管成形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但临床的安全性暂未明确。 三、抗凝治疗: 如果是没有禁忌证的脑梗塞患者应该在发病以后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急性期以后可以改为预防性的剂量。而静脉溶栓治疗后,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该在溶栓24小时以后才开始使用。部分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氯吡格雷。脑梗塞急性期一般可持续7-10天,在经过两周治疗后一般能够清除大面积脑梗塞,进而进入恢复期,此时患者的肢体活动也会有一定好转。
李蒙燕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3135
141
所有的震颤都是帕金森吗
2019.08.29
并不是所有的震颤都是帕金森,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出现过震颤,如紧张、发脾气、劳累时都会有手抖的情况,称之为生理性震颤,一般在情绪强化的情况下出现。通常这种生理性震颤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 另外一种震颤叫病理性震颤,在特定某些疾病的状态下会出现,如特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小脑性疾病和帕金森等疾病都会导致病理性震颤,这是需要关注和治疗的震颤。如甲亢导致的震颤,很多病人手抬起来或拿筷子、拿笔都会出现震颤的情况,需去医院就诊,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 另外还有小脑病变,小脑除了维持平衡的功能,如发生齿状核病变,也会导致病人出现震颤,必须要通过磁共振或其它影像学检测,排除小脑性病变导致的震颤。
余健敏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8.11万
170
健忘是老年痴呆的前兆吗
2019.07.30
健忘有可能是老年痴呆前兆。人到了一定年龄,一般中年以后都会出现记忆力逐渐下降的过程,其中有少部分记忆力下降、健忘患者可能到中老年会逐步发展到老年痴呆的阶段。但是并不是所有健忘患者都会变成老年痴呆,如何去鉴别健忘是良性健忘还是病理性过程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区分: 1、良性健忘可能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良性健忘的人对自己记忆力下降会感到非常苦恼,会想很多方法来提醒自己,比如自己带一本小册子、购物列清单等。通过各种小方法来提示自己,能够正常维持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记忆力下降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2、良性健忘的人即便有时候不记得什么事情,但经过提醒通常能够回忆起来; 3、病理性健忘没那么乐观,病理性健忘病人通常忘记的事情即便提醒他可能也回忆不起来,会反复地重复说同样的话,重复问同样的问题,刚做过的事情马上就不记得。这种健忘可能对朋友和家人造成很大困扰,可是病人自己并不觉得苦恼; 4、病理性健忘病人可能还会伴有性格改变,如冲动、暴躁甚至异常的精神行为等。或出现其它疾的提的体征,比如出现肢体瘫痪、手脚震颤等,提示其它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可能。
郭爱华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12.51万
18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