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科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康复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创立于1992年,经原省卫生厅先后批设为“河南省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医院”、“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质量控制中心”(2021年经省卫健委批复更名为“河南省儿童康复医院”、“河南省儿童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2014年经原省卫生厅和省残联共同批设为“河南省0-6岁残疾儿童筛查评估中心”。现为河南省及郑州市脑瘫、智力障碍儿童抢救性康复及辅助器具适配定点医疗机构。科室开设病床303张,下设康复门诊、7个住院病区(研究方向包括重症康复、慢性意识障碍促醒、认知语言康复、运动障碍康复、神经肌肉病康复、疼痛康复、成人神经康复等)及2个康复训练科。医、护、康人员共229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4人,博士6人,硕士66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已形成专业特色鲜明、人才梯队合理的康复团队。目前科室包括儿童康复部及成人康复部,收治病种包括全面性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脑瘫、语言-言语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发育性协调障碍、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卒中/脑外伤等各种脑病所致的植物状态及后遗症,脊髓损伤、脊柱侧弯、体态异常(如内外八字足、O型腿、X型腿、足内外翻、斜颈等)、周围神经损伤、听视力障碍、癫痫性脑病、骨科、神经外科及心胸外科疾病术后,各种骨关节疾病、心肺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疼痛、脑卒中、妇产科疾病及肿瘤康复。科室坚持综合、全面康复的理念,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医、教、康、工相结合,躯(肢)体康复与心理康复相结合,医院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尤其是对儿童康复进行全程康复指导。科室配备检查设备有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脑电图仪(视频、动态及常规脑电图)、肌电图仪、足底压力系统、姿势评估与训练系统、诱发电位仪(事件相关电位、听视觉脑干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肌骨超声(台式及便携式)、电子纤维喉镜等多项诊断评估设备。开展有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发育中婴儿运动的评估(ALBERTA)、婴儿神经系统检查(HINE)、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多种神经发育量表(GESELL、儿心量表、CDCC、贝利等)、韦氏智力测试量表(学龄前及学龄期)、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婴幼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M)、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量表)、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自闭症量表(M-CHAT-R/F)、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FMFM)、儿童能力评估(PEDI)、儿童功能独立量表(WEEFIM)、加拿大作业表现测试量表(COPM)、步态分析、体姿态分析等包括运动、认知、心理、行为、日常生活能力、自闭症、意识障碍、疼痛、体姿态等在内50余种康复评定项目。配备有世界第六代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LOKOMAT)、下肢柔性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功能性电刺激器、下肢连续被动训练仪、上下肢智能康复训练仪、上肢康复机器人、上肢智能康复训练系统、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悬吊训练系统、经颅磁刺激仪、经颅电刺激仪、脑电生物反馈仪、冲击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全身振动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听觉言语-语言喉功能检测处理系统、听觉康复训练仪、言语康复训练仪、认知康复训练仪等多种高端康复设备;开展有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上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多种神经调控疗法、膈肌起搏、沉浸式训练、虚拟现实疗法,运动疗法、认知训练、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吞咽训练、注意力训练、推拿、针灸等共50余项现代及传统医学康复治疗项目,针对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言语-语言障碍、行为异常、注意力缺陷多动、意识障碍、疼痛等康复治疗,科室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该专业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是郑州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点,儿科学康复专业博士、硕士培养点,承担郑州大学儿科系《儿童康复学》、《健康教育学》教学和硕士/博士培养工作,及全国各级医院医、护、康人员的进修学习。先后获批“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会与康复分会重症康复规培基地”(首批)、“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会与康复分会儿童康复规培基地”(首批)、“河南省首批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基地”、“河南省康复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郑州市儿童脑瘫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培训)基地”、“妇幼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专病)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婴儿运动(TIMP)产学研一体化联合研发基地”、“全国妇幼中医中西医重点专科”、“河南省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儿童康复医学质控中心、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神经损伤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及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评定分会主委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及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近年来牵头执笔制定专家共识3项,国际指南解读4项,核心专家身份参与中国专家共识制定20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厅级科研项目共62项,获省部级及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励16项,主编及参编包括本专业全国本科规划教材、指南、诊疗规范等在内专著39部,专利94项,每年举办国家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5~6期。
详情

科室疾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儿童抽动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2023.09.28
儿童抽动症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生物学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都相关,应进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神经治疗等。 一、原因: 1、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 2、精神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教养氛围、教养的方式,以及孩子的精神心理特质等方面。 二、治疗: 1、非药物治疗:轻度的抽动障碍,以非药物治疗方法为主,比如针灸治疗、穴位贴敷、推拿、耳穴、音乐疗法、心理干预、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干预等。还包括穴位贴敷、中药熏洗、音乐疗法、推拿、针灸,以及经颅磁刺激等颅脑的神经调节治疗。 2、药物治疗:包括中药治疗、西药治疗。 3、心理治疗和神经治疗:如果抽动障碍的孩子合并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等疾病的时候,还需要儿童心理科、儿童神经科等,多学科指导下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高永强副主任医师儿童康复科
3240
37
臂丛神经损伤怎么处理
2021.05.19
臂丛神经损伤的处理方法如下: 1、开放性伤口:伤口与外界直接接触,没有皮肤包覆,应进行手术探查; 2、封闭性伤口:可使用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12。也可进行理疗和康复治疗,包括蜡疗、磁疗、主被动训练等。但如果保守治疗已经超过3个月,感觉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没有效果,此时则需要进行手术探查。
袁俊英副主任医师儿童康复科
13.28万
187
中枢神经障碍是脑瘫吗
2021.04.14
中枢神经协调障碍不一定是脑瘫。中枢协调性障碍指脑损伤早期,导致运动发育迟缓和全面性发育迟缓。这种患儿在发育程过中可能随着年龄增加,出现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症状,可能进展为脑瘫。如果是以认知功能为主的障碍,患儿会出现智力低下,同时有多方面的发育问题,可以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 所以中枢性协调障碍其实是过渡诊断,对于脑瘫还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其它诊断不能明确下定义时,将患儿早期表现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可能有一部分孩子发展为脑瘫,有一部分孩子发展为其它障碍性疾病。也有一部分患儿在早期干预或治疗过程中,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
苏春娅副主任医师儿童康复科
13.26万
219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