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55年,目前开放床位150张,门诊18余万/年,急诊14908人次/年,住院4937人次/年。目前在职医师46名,其中教授3名,主任医师12名,副教授3名,副主任医师15名,主治医师16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导师6名。病区主要包括卒中单元(中风病房)、癫痫中心、神经系统感染病区、老年性痴呆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等病房。专科特色门诊有:癫痫、帕金森病、神经遗传病、头痛、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病、运动神经元病、记忆障碍痴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等。近年来,在基因分子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神经、肌肉活检,结合神经解剖和功能影像(核磁共振-MR、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对周围神经病、肌肉病、神经遗传变性疾病、脑血管病、癫痫、神经系统炎症等疾病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是全省的神经科危重病和疑难病诊治中心,并担负着全省各地、市、县及部分全国省份的医疗会诊、神经科进修医师的培训和高级干部的保健工作。技术优势1、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多模式影像指导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扩大时间窗(4.5-9小时)的静脉溶栓治疗,大大增加了溶栓比例,为原已丧失治疗机会的缺血性卒中病人提供了有益的治疗选择,并在省内最早建立卒中单元的标准化管理,拥有对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化、一体化诊治的中心,以及出色的溶栓绿色通道和溶栓团队,为卒中超急性期患者带来福音。2、在省内率先开展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诊断复杂的癫痫和发作性疾病,并且应用多项特色技术进行难治性癫痫的致痫区定位,包括多导联视频脑电图,高分辨MRI(癫痫序列),多模式成像和影像融合,颅内脑电图高频脑电分析等。同时,与神经外科合作建立了癫痫中心,开展了难治性癫痫的生酮饮食、手术治疗、迷走神经刺激和深部脑刺激术。3、在省内率先开展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疾病的深部脑电刺激(DBS)治疗。4、在省内率先开展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研究,拥有较完善的基因资料库,并建立了部分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检测平台,在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亨廷顿舞蹈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5、在省内率先开展肉毒素针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等疾病。6、开展了多发性硬化和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免疫疾病的免疫重建治疗。7、具备专业的神经病学实验室,对省内所有的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胸腺瘤相关抗体”标本进行集中检测,同时开展老年性痴呆、亨廷顿舞蹈病、小脑性共济失调、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的分子诊断与检测。8、开展了脑血管疾病动脉支架等介入治疗。研究方向1、脑血管疾病基础和临床的研究。2、癫痫的基础和临床研究。3、帕金森等运动障碍性疾病。4、老年性痴呆等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与分子基础研究。5、神经遗传病。6、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7、脑血管介入治疗。学术地位神经内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神经病学专科之一,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神经专科;为浙江省神经科人才摇篮。现学科主任为国际运动障碍协会亚太地区执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运动障碍学组和遗传学组委员。科室共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973课题负责人一项,参与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6项、厅级课题23项。自1983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卫生部神经专业临床药理基地,一直承担神经科新药的临床试验工作。1997年被授予省医学重点学科,省内首家建立卒中单元,2011年被卫生部选定为“脑卒中筛查基地医院”,并由于表现杰出被选为全国40家“科研型卒中基地医院”之一,同时还获得“浙江省脑卒中质控中心依托单位,成为全省范围制定脑卒中诊治规范的标杆。神经内科是神经病学硕士及博士授予点和卫生部首批神经病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解放路院区:门诊九号楼6楼。病房:六号楼10楼、11楼、12楼。癫痫中心:六号楼16楼。滨江院区:门诊二楼,病房17楼。联系电话:0571-87784712电子邮件:zeyyneurology@163.com
详情

科室疾病

刘恺鸣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360
去咨询
博士
全国专科综合神经内科第10名
擅长: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难治性头痛、眩晕、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狭窄、脑炎、焦虑抑郁失眠。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英国伦敦大学皇家自由医院学习。
张宝荣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教授
博士
博导
全国专科综合神经内科第10名
擅长:治疗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及亨廷顿舞蹈病,神经遗传病咨询,临床脑血管疾病诊治等。
王爽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副教授
博导
全国专科综合神经内科第10名
擅长:神经内科疾病,特别是癫痫的诊治、致痫区和脑功能定位,难治性癫痫的手术评估。
周炯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博士
全国专科综合神经内科第10名
擅长: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以及所伴发的高级皮层功能损害(如失语症,失用症等),心身疾病的诊治。
罗巍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博导
博士
教授
全国专科综合神经内科第10名
擅长:帕金森病(尤其发病年龄 < 50岁的患者或父母为近亲的患者)、非典型帕金森症(包括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额颞叶变性)、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震颤癫痫、特发性震颤、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Fahr病)、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肌张力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肌阵挛、舞蹈、遗传性癫痫等运动障碍疾病;DBS术前评估、术中定位及术后程控。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口角肌肉抽搐怎么办
2020.04.21
口角的肌肉抽搐,比较常见的是偏侧面肌痉挛,这种抽搐如果仅仅是持续时间比较短或一过性的,不需要处理。 但如果抽搐的时间比较长,比如已经持续了1-2周以上,可以考虑到医院来进行检查,在排除由于脑部神经系统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口服药物对症的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一些肌肉松弛剂或降低神经兴奋性的药物。 同时也应该注意生活中保持精神的放松,睡眠保持好,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播放语音
吴磊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13.26万
85
中国每年多少人中风,有哪些中风类型
2024.05.10
根据2001-2010年国家统计局和卫监委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增卒中人数大约在170万-190万,其中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卒中大约占65%-70%,其他的病例包括心脏疾病,如房颤、瓣膜病、脑动脉炎、脑外伤、动静脉发育畸形,这是从病因学角度进行分类。另外根据血管的完整性,脑中风又分为缺血性卒中,包括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慢性脑缺血状态。根据血管是否破裂还可以分为脑出血,脑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脑梗死和脑出血也可以存在混合型,即既有可能发生脑梗死,同时又可能发生脑血栓,以上是目前中国人中风的大致情况。
邵自强主任医师神经科
9.53万
67
头部眩晕,天旋地转,原来是耳石脱落导致的!
2024.05.07
经常发生天旋地转,并且久治不愈,总以为自己患了颈椎病或者是梅尼埃病,实际上往往是患了耳石症。患耳石症的人,往往是近期受过外伤,包括补牙在内,就容易造成耳石脱落。耳石脱落以后,会在内耳的范围管里面创击前庭神经,造成出现眼球的震颤,就会觉得是外物及自身在旋转,这是眩晕的根源。病理判断很简单,躺在床上面向左睡或者是向右睡,以及坐起来或躺下去,做这四个动作时,如果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充分说明患有耳石症。耳石症患者在之前都是通过手法复位,治疗时医生很累,患者也很痛苦,并且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现在有转椅问世,通过转椅代替手法复位,它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一般通过转椅5分钟就可以把耳石复位,达到治愈的目的。
席刚明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10.95万
78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