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丽明医生
关丽明主任医师放射科
三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脑肿瘤、脑血管病影像诊断
关丽明,主任医师,教授,1971年11月出生。1995年7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同年入母校攻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7月获硕士学位,并进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工作至今。2005年7月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2006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会员。研究方向:神经系统、头颈部和骨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熟练掌握和运用多排CT和MRI等先进的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脑血管病影像诊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科研成果参与1项国家级课题和2项省级科研课题,参编二部医学专著,分别为耳鼻喉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军事医学出版社,副主编)和神经系统影像鉴别诊断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编者),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12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其余也均为本专业国家级核心杂志。近期发表相关论文如下:1.关丽明,夏兵,郭敏,等。大鼠C6脑胶质瘤的X刀治疗及其急性治疗反应的实验研究。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3)264-66。2关丽明,郭敏,徐克,等。大鼠C6脑胶质瘤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3):333-36。3.关丽明,郭敏,徐克,等。大鼠C6脑胶质瘤生长的MRI评价及与其病理组织学相关关系。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 14(3):201-4。4关丽明,佟志勇,徐克,等。脑胶质瘤MRI某些特征参数和表现与病理对照的实验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3):27-28。5.关丽明,赵明芳,徐克,等。大鼠C6脑胶质瘤VEGF,MMP-2,MMP-9表达与其MRI相关性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6):311-14。6.关丽明,戚喜勋,黄砚玲,等。脑朗格尔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的磁共振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2):220-21。7.GUAN Li-ming, QI Xi-xun, ZHANG Jing-rong, et al. Intracrani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eveloping in remnant of an epidermoid cyst: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4, 117(12): 1880-83。8.关丽明,戚喜勋,张景荣,等。颅内原发鳞癌的磁共振表现(病例报告)。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4):1006-7。9.关丽明,戚喜勋,孙文阁,等。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CT和MRI影像.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2):327-28。10.关丽明,张景荣,李松柏,等。颅内不典型原发肿瘤MRI误诊原因的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 18:14-18。11.关丽明,高思佳,曲海源,等。3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0(1):4-6。12.关丽明,史铁梅,权重禄,等。双功超声在急性黄疸型肝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 15(6):467-68。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
纠错

关丽明医生的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关丽明的预约挂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一执业
关丽明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关丽明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预约;
2.
微信小程序: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预约;
3.
电话:可拨打024-961200进行咨询;
4.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关丽明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关丽明同科室医生

放射科相关科普

医生本人未创作科普,推荐医生同科室相关内容
dr和x光片有什么区别
2024.03.08
DR是X光检查的一种,又称为数字化X光检查技术,和X光片都是基于X射线成像技术,但两者在成像方式、成像质量、检查速度、应用范围、辐射剂量等方面存在区别。 1、成像方式: DR采用数字化摄影技术,将X射线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数字图像。而X光片使用传统的摄影术,在胶片上记录X射线通过物体后的影像,但一般无法进行数字化处理; 2、成像质量: DR的图像质量通常较高,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捕捉到更细微的病灶。DR还可以进行多种数字化处理,如图像增强和缩放,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而X光片的成像质量相对较差,清晰度也较低; 3、检查速度: DR实现了快速成像和处理,影像一般可以即时显示,无需等待化学冲洗液显影,从而节省了检查时间,检查结果还可以方便地传输和存储,提高了工作效率。而X光片通常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成像; 4、应用范围: DR通常用于全身各部位,特别是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检查,在骨折、肺部疾病、胃肠道病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X光片主要用于检查骨骼和关节,对于骨折、脱位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某些细微病变的诊断可能不如DR准确; 5、辐射剂量: 相较于X光片,DR需要的辐射剂量较低。DR具有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可以在较小的X射线剂量下获得清晰的图像,从而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暴露风险。而X光片辐射量相对来说通常大一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R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X光片在许多医院和诊所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李康安主任医师
3406
PET-CT是什么,为什么辐射小
2023.12.28
对于PET-CT检查,其中的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是核医学的代谢、功能、分子成像的 检查 技术。而CT是计算机断层成像,是影像学检查的技术,主要能提供解剖结构的结构成像技术。而PET-CT是将两种技术同机融合,即将PET的代谢、分子、功能信息叠加在CT的解剖图像上。 CT有辐射损害,但PET-CT检查辐射的实际总体水平较低,完全在安全范围内,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示踪剂用量小及半衰期短:即所用PET成像的示踪剂18F-FDG,其用量较小,同时F-18的半衰期仅为109分钟,即在109分钟后,辐射变成原来的一半,24小时辐射几乎没有; 2、低剂量CT:PET-CT虽然是全身的CT检查,但采用的CT扫描技术是低剂量CT,即通过降低管电压、管电流来控制CT辐射剂量,全身低剂量CT的辐射剂量只是正常CT的1/5。所以PET-CT的整个辐射剂量较小,完全在安全范围之内,据统计是相当于做胸部、腹部普通CT的平扫加增强扫描的剂量,所以1年内做1-2次PET-CT比较安全。
卜丽红主任医师
7.51万
62
CT检查哪些地方需要空腹
2023.08.28
CT检查需要空腹有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1、怀疑有消化道疾病时:人体的消化管道从上到下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以及大肠,当临床怀疑患者存在上述器官的疾病时需要做CT检查,这些患者在检查前需要进行空腹准备。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消化管道里边会存在着食物残渣以及粪石,这些结构可能会干扰对邻近器官病变的准确定位以及定性判断,所以在检查前必须使这些空腔器官的内容物排除干净才能够进行检查; 2、怀疑有胆囊病变时: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胆囊储存着胆汁,患者进食后胆汁会分泌出去,从而导致胆囊体积缩小,这样会影响对胆囊疾病的判断,所以在检查胆囊疾病之前也需要患者进行空腹准备,除此以外的其它CT检查可以不进行空腹准备。
郭永梅主任医师
17.23万
75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放射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放射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