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医生
执业证编号 1101******5165
刘华清主任医师儿童心理科
三甲北京回龙观医院
  1. 教授
儿童青少年强迫症与抑郁症的评估和治疗,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与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指导,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治疗(厌学、网络成瘾等)。
刘华清,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医师,教授。临床擅长儿童青少年强迫症与抑郁症的评估和治疗,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与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指导,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治疗(厌学、网络成瘾等)。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童和少年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联合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参与卫生部部颁高等医学院《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性医学》等教材编写,2018年参与陆林院士主编的《沈渔村精神病学》教科书的编写。参与马晓年、张滨等教授撰写现代性医学有关同性恋三本书,翻译一本性学专著。近几年,主编参编二十多本有关心理学专业书籍。2015年获得全国唯一心理在线好医生奖,2016年获得中国心理卫生领域百姓满意好医生。
关注
昨日浏览
总浏览
纠错

刘华清医生的问诊服务

免费咨询
医生助理提供诊前咨询服务
去咨询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刘华清的预约挂号
北京回龙观医院
第一执业
刘华清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刘华清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回龙观医院”进行预约;
2.
微信小程序: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北京回龙观医院”进行预约;
3.
电话:可拨打010-83024000进行咨询;
4.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刘华清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刘华清同科室医生

刘华清的科普

刘华清医生共发布了3篇科普内容
厌学背后的心理
2020.03.12
孩子厌学通常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对老师和学校有仇恨的情绪,旷课逃学,严重者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疼、恶心、情绪暴躁和失控。 孩子厌学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和一些不良风气。 学校因素有刻板的教学过程、过重的学习负担、扭曲的师表形象、片面的教学评价、教学内容难度过高。 家庭因素有父母过高的期待、严厉的教养方式、过度溺爱、家长自身行为。 学生自身因素有动机不明、自卑感较强、自制力较差、由于学业负担过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 家长如何正确应对孩子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厌学? 有来医生邀请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刘华清,拍摄了一条医学科普纪录片《厌学背后的心理》,带你了解厌学背后的真相。
刘华清主任医师
11.54万
84
疫情期间的常见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2020.02.04
信息爆炸扑面来,疫情升级心百态; 恐慌失眠总唠叨,不敢出门叫外卖。 邻居患病我隔离,焦虑失措心难捱; 出现症状怕就医,电话咨询可免灾。 ——钮文异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疫情来势汹汹,政府及公众的广泛关注,近期不断增长的病例数以及各类信息,都让大家感受到了由疫情严峻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恐慌。这种情况不论对个人还是对防控疫情的大局而言都是有害的。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自我心理舒缓,必要时也要寻求心理援助。 问题1:信息铺天盖地,家人也很恐慌,我该怎么办? 不良情绪会相互传染,这时家人的相互安抚、相互鼓励很重要;同时尽量控制自己和家人每天接收疫情相关信息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睡前也不要过分关注信息,不道听途说,多看权威、专业的报道,减少杂音。 问题2:妈妈每天说不要出门,不要吃外卖,不要抽烟,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了?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面对应激时会有不同的表现。妈妈不停地唠叨,其实也是一种宣泄焦虑情绪的方式;此时耐心听她唠叨、和她沟通交流即可。 问题3:邻居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该怎么办? 首先要仔细回想近两周是否与邻居有过密切接触,如有,应先进行自我隔离、观察,做好相关生活事宜准备,并及时通知相关社区、单位、公司或学校,进行环境消毒和防疫措施。 问题4:居家隔离的我,每天都食之无味是怎么回事? 当我们居家隔离时,说明自身问题并未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甚至也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此时出现食之无味,除去烹饪水平原因外,可以考虑可能是压力影响了味觉和食欲,也许是和缺乏户外活动有关。 建议胃口差的人选择清淡饮食,尽量吃稀饭,多食蔬菜水果。另外,对于平时喜欢吃辣的人,可以适量食用味重、辛辣的食物,如火锅、酸辣粉等,以改善食欲。 问题5:我出现咳嗽和发烧症状,不敢去医院怎么办? 冬春季节是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不在流行区(湖北)的人,没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多数都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适度的担心、害怕、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危险的警觉,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有不适症状,但又不敢去医院,可先在家进行线上咨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如果医生建议去医院,可以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去医院就医。 面对疫情,人们难免陷入焦虑或失措。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大家不要盲目恐慌,应该学会积极面对疫情、正确应对压力。几个方法可以舒缓紧张情绪:20-30次深慢呼吸;追个以前想看但一直没时间看的电影或电视剧;读一本小说;收拾一下房间或者抽屉;做好防护后出门快走15分钟;刷一下牙或者冲个淋浴。 另外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如拨打心理援助电话: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800—810—1117(座机拨打);010—82951332(手机拨打)。 如果您或周遭的人出现这些感受或状况,如:恐惧、对自己或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自尊丧失、痛恨自己,感觉羞耻、无助、空虚,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变得退缩或孤立,睡眠状况恶化等,并持续2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求专业心理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审稿专家: 刘华清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兼任儿童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的诊断及治疗,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等 社会职务: 中华医学会儿童和少年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指导单位: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 参考资料: 1.四川精神卫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五问》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肺炎恐慌下,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附6个心理防护方案)》
刘华清主任医师
1.11万
66
疫情期间,家长该如何保护儿童心理健康?
2020.02.04
合理选择收信息,生活有序要规律; 个人日常防护好,科普教育很有益。 父母保持情绪稳,鼓励表达耐心记; 恐惧哭泣皆正常,绘画助娃坦心意。 ——钮文异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疫情期间,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但是绝对数量很少,除了坚持做好儿童和家长的日常防护外,家长对于疫情的态度和身心稳定的状态,也是保证儿童能够平稳度过疫情的基础。家长到底该如何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1.合理选择接收信息 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关掉疫情相关接收通道,当孩子休息或不在近前时再阅读疫情资讯或观看疫情相关视频,了解疫情最新进展情况,学习科学预防知识。 2.保持规律有序生活 规律有序的生活可以给孩子一种稳定性和安全感,是保持孩子心理内在稳定的重要部分。家长应与儿童一起保持作息规律,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习、室内锻炼、家务劳动、亲子游戏等。 3.做好日常个人防护 做好家长及儿童的个人防护,如勤洗手、外出戴口罩、手套、居室多通风;平衡膳食,避免暴饮暴食;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白天可以保持1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不建议睡得过晚。 如果哺乳期妈妈被诊断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应立即断奶,并做好隔离,与婴儿保持安全距离;由爸爸或其他家人给婴儿合理添加辅食、加以照料。 4.做好孩子科普教育 家长要用孩子的语言去解释在疫情期间孩子所不理解的问题,其中绘画是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之一,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病毒、生病等概念,学习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问题,提高意识和养成良好习惯,同时更加理解家长的各种决定。 5.父母保持情绪稳定 孩子常常通过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来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所以父母应及时觉察并调节自己的焦虑、恐惧,在孩子面前呈现出稳定、积极且有力量的一面,这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确保家长有途径能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如热线电话、网络在线咨询等。鼓励父母写日记,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经历,记录每天照顾孩子的艰辛和喜悦。 6.鼓励孩子表达情绪 鼓励孩子以他们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情绪感受。不轻易打断孩子说话,保持足够的耐心聆听;允许孩子哭泣和表达恐惧,帮助孩子认识到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并通过绘画等方式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舒缓不良情绪。 审稿专家: 刘华清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兼任儿童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的诊断及治疗,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等 社会职务: 中华医学会儿童和少年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指导单位: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 参考资料: 1. 央视新闻《儿童感染数量增加,戴口罩要注意什么?发烧怎么办?家长注意了》 2.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科普 | 疫情期间:面对孩子,我们可以做什么?》
刘华清主任医师
1.03万
92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