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珏医生
朱元珏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甲北京协和医院
  1.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 教授
  3. 博导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生理心理疾病,如哮喘、慢性肺炎等。
朱元珏,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朱元珏教授,著名呼吸病学专家,1948-1951年在燕京大学医预系学习,195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学院医疗系。1956年以来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先后任内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和主任医师。1985年起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1979-198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肺科作访问学者。朱元珏教授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内科和呼吸系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呼吸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着精湛的医术。在急慢性肺损伤以及肺组织修复过程中肺纤维化发生机制和干预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系统研究。对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新治疗进行了广泛探索。并率先在国内主持开展了多中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抗纤维化治疗研究。在朱元珏教授的领导下,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在弥漫性肺疾病的临床和研究方面在国内发挥了积极的影响。研究涉及各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的间质性肺炎、药物相关性肺损伤、结节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肺泡蛋白沉积症、和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及国际呼吸杂志资深编委和JournalofCOPD编委,并担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专家和中国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198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朱元珏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1995-2000),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总编辑(1992-2001年)。并曾经在北京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中担任多届委员。朱元珏教授通过组织各种呼吸专科学术会议,促进学科交流和研究,并积极推动规范化的呼吸疾病的诊治,组织制定并出版了多项诊断和治疗常规。《慢性肺间质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的研究》1995年获卫生部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朱元珏教授的其他研究兴趣包括难治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和呼吸道耐药菌的感染等。朱元珏教授是1993年卫生部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的实验研究》的参加者。朱元珏教授发表了约一百余篇期刊论文,参加了多部专业书籍的撰写和编辑。和陈文彬教授共同主编大型学术专著《呼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作为第一副主编的《现代内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1993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先进教师称号。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
纠错

朱元珏医生的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朱元珏的预约挂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第一执业
朱元珏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朱元珏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协和医院”进行预约;
2.
APP:可下载“北京协和医院”APP后进行预约;
3.
电话:可拨打010-69156114进行咨询;
4.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朱元珏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朱元珏同科室医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相关科普

医生本人未创作科普,推荐医生同科室相关内容
右肺下叶炎性病变什么意思
2024.05.20
右肺下叶性病变,是指肺部在影像学检查中,右肺下叶部分呈现出的炎症性改变,提示右肺下叶出现了炎症。其可能和多种因素相关,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非感染性因素等。 1、细菌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而进入肺部,诱发炎症。可见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建议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地尼等。 2、病毒感染 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常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呼吸道后进一步侵犯肺部。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乏力、鼻塞、流涕等症状,有时伴有头痛、肌肉疼痛等全身不适。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缓解症状。 3、真菌感染 如曲霉菌、隐球菌等。常通过吸入空气中的孢子或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而进入肺部。患病后,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痰液可能呈现黏稠状,伴有异味。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4、支原体感染 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可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呼吸道和肺部。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等症状,有时伴有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等。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进行治疗,以抑制支原体的生长和复制,缓解症状。 5、非感染性因素 如吸入有害物质(如粉尘、化学物质等)、过敏反应、免疫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右肺下叶炎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伴有胸痛、乏力等全身不适。此时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吸入有害物质导致者,需要立即脱离致病环境,避免接触致病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量运动,清淡饮食,对健康有益。
程丹副主任医师
3592
呼吸性酸中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05.20
呼吸性酸中毒可能是由于 呼吸道阻塞、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肌麻痹、胸廓病变、血液与肺泡间气体交换不良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咨询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1、呼吸道阻塞 任何导致呼吸道不畅的情况,如喉痉挛、喉头水肿、吸入异物等,都会妨碍CO2的正常排出,从而引发呼吸性酸中毒。 2、呼吸中枢受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肿瘤、脑膜炎、椎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颅内压升高、颅脑外伤等,都可能抑制呼吸中枢的活动,导致呼吸功能受损。 3、呼吸肌麻痹 呼吸肌的麻痹会直接影响呼吸运动,使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这种情况可能由急性脊髓灰质炎、传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重症低钾血症或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等疾病引起。 4、胸廓病变 胸廓的严重病变,如气胸、大量胸腔积液、胸廓畸形等,会影响正常的呼吸运动,导致呼吸受阻。 5、血液与肺泡间气体交换不良 广泛的肺部病变,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严重支气管哮喘和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导致CO2不能有效排出。 在治疗呼吸性酸中毒时,应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通过改善通气、增加CO2的排出或减少CO2的产生来纠正酸碱平衡。
王冬杰副主任医师
3352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和IgM是什么
2024.05.16
人体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以后,免疫系统就会作出反应,在血清中会出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和特异性IgG抗体。 特异性的IgM抗体通常出现在感染的早期,而在感染的中晚期就会消失。而特异性的IgG抗体出现会晚于IgM抗体,通常出现在感染的中晚期,并且在感染的恢复期也会持续存在。 抗体的出现说明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至于这个感染是既往感染还是目前存在感染的急性期,抗体阳性的不同,抗体的变化会解答。 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同时阳性,就可以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者是特异性IgG抗体恢复期较急性期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也说明患者存在急性感染。 如果是IgG抗体持续存在了很长时间,而且滴度又没有变化,可以考虑为患者既往的感染。
张鸿主任医师
13.21万
54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呼吸内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呼吸内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