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医生
沈君主任医师放射科
三甲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骨骼肌肉继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冠状动脉CT成像及其诊断
沈君,主任医师,教授,现任放射科主任、放射科影像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1973年4月出生,自1995年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本科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影像诊断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于骨骼肌肉继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冠状动脉CT成像及其诊断。2000年获中山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山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2004 年晋升为中山大学副教授,2009年晋升中山大学主任医师。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放射肿瘤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长学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European Radiology》、《Neuroradiology》、《中华放射学杂志》、《实用医学杂志》、《岭南现代外科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癌症》、《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审稿专家。2003年获得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获得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拜耳先灵杯”病例读片大赛二等奖。 2000年起在国内较早开展骨髓疾病的MRI诊断研究,尤其是MRI在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并撰写了《血液病MRI诊断》一书的第七章造血干细胞移植。2004年起,在国内较早开始“周围神经损伤的MRI及干细胞移植的MRI活体示踪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大量实验数据,相关结果已陆续发表在《Radiology》、《中华放射学杂志》 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 ,并多次参与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欧洲放射学年会(ESR)国际学术会议作交流, 并撰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究进展》一书的第八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及活体示踪技术。自2008年,于国内率先开展“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MRI活体示踪其在脑梗死中激活的相关研究”,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研究工作逐步深入。 近几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累计已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SCI 论文11篇;参与六部专业著作的编写;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科研课题。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
纠错

沈君医生的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沈君的预约挂号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第一执业
沈君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沈君的挂号方式
1.
微信:关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公众号预约;
2.
APP:下载“逸仙e医院APP”预约;
3.
小程序:登陆“逸仙智慧服务”小程序预约;
4.
电话:拨打020-81332372,按提示预约;
5.
现场:人工窗口或医院内自助机。
沈君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沈君同科室医生

放射科相关科普

医生本人未创作科普,推荐医生同科室相关内容
dr和x光片有什么区别
2024.03.08
DR是X光检查的一种,又称为数字化X光检查技术,和X光片都是基于X射线成像技术,但两者在成像方式、成像质量、检查速度、应用范围、辐射剂量等方面存在区别。 1、成像方式: DR采用数字化摄影技术,将X射线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数字图像。而X光片使用传统的摄影术,在胶片上记录X射线通过物体后的影像,但一般无法进行数字化处理; 2、成像质量: DR的图像质量通常较高,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捕捉到更细微的病灶。DR还可以进行多种数字化处理,如图像增强和缩放,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而X光片的成像质量相对较差,清晰度也较低; 3、检查速度: DR实现了快速成像和处理,影像一般可以即时显示,无需等待化学冲洗液显影,从而节省了检查时间,检查结果还可以方便地传输和存储,提高了工作效率。而X光片通常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成像; 4、应用范围: DR通常用于全身各部位,特别是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检查,在骨折、肺部疾病、胃肠道病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X光片主要用于检查骨骼和关节,对于骨折、脱位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某些细微病变的诊断可能不如DR准确; 5、辐射剂量: 相较于X光片,DR需要的辐射剂量较低。DR具有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可以在较小的X射线剂量下获得清晰的图像,从而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暴露风险。而X光片辐射量相对来说通常大一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R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X光片在许多医院和诊所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李康安主任医师
3406
PET-CT是什么,为什么辐射小
2023.12.28
对于PET-CT检查,其中的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是核医学的代谢、功能、分子成像的 检查 技术。而CT是计算机断层成像,是影像学检查的技术,主要能提供解剖结构的结构成像技术。而PET-CT是将两种技术同机融合,即将PET的代谢、分子、功能信息叠加在CT的解剖图像上。 CT有辐射损害,但PET-CT检查辐射的实际总体水平较低,完全在安全范围内,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示踪剂用量小及半衰期短:即所用PET成像的示踪剂18F-FDG,其用量较小,同时F-18的半衰期仅为109分钟,即在109分钟后,辐射变成原来的一半,24小时辐射几乎没有; 2、低剂量CT:PET-CT虽然是全身的CT检查,但采用的CT扫描技术是低剂量CT,即通过降低管电压、管电流来控制CT辐射剂量,全身低剂量CT的辐射剂量只是正常CT的1/5。所以PET-CT的整个辐射剂量较小,完全在安全范围之内,据统计是相当于做胸部、腹部普通CT的平扫加增强扫描的剂量,所以1年内做1-2次PET-CT比较安全。
卜丽红主任医师
7.51万
62
CT检查哪些地方需要空腹
2023.08.28
CT检查需要空腹有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1、怀疑有消化道疾病时:人体的消化管道从上到下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以及大肠,当临床怀疑患者存在上述器官的疾病时需要做CT检查,这些患者在检查前需要进行空腹准备。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消化管道里边会存在着食物残渣以及粪石,这些结构可能会干扰对邻近器官病变的准确定位以及定性判断,所以在检查前必须使这些空腔器官的内容物排除干净才能够进行检查; 2、怀疑有胆囊病变时: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胆囊储存着胆汁,患者进食后胆汁会分泌出去,从而导致胆囊体积缩小,这样会影响对胆囊疾病的判断,所以在检查胆囊疾病之前也需要患者进行空腹准备,除此以外的其它CT检查可以不进行空腹准备。
郭永梅主任医师
17.23万
75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放射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放射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