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曦龄医生
朱曦龄副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三甲武警总医院
  1. 博士
肿瘤疾病的诊治,如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朱曦龄,武警总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肿瘤放疗工作十余年,擅长肿瘤疾病的诊治,如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
纠错

朱曦龄医生的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朱曦龄的预约挂号
武警总医院
第一执业
朱曦龄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朱曦龄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武警总医院”进行预约;
2.
电话:可拨打010-57976147进行预约;
3.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朱曦龄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朱曦龄同科室医生

肿瘤内科相关科普

医生本人未创作科普,推荐医生同科室相关内容
氟维司群联合哌柏西利的功效
2024.05.31
氟维司群联合哌柏西利的功效,主要包括抑制癌细胞增殖、延长生存期、增强化疗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等。具体用药建议谨遵医嘱,避免盲目治疗。 1、抑制癌细胞增殖: 氟维司群是一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降低雌激素的浓度,从而损害肿瘤细胞。哌柏西利是一种口服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中的CDK4/6蛋白激酶,进一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2、延长生存期: 氟维司群与哌柏西利联合使用,可以相对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3、增强化疗疗效: 哌柏西利能够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减少乳腺癌细胞对化疗的耐药性。当氟维司群与哌柏西利联合使用时,就能够增强疗效,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进展; 4、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氟维司群联合哌柏西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如疼痛、肿胀等,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安全性良好: 尽管氟维司群和哌柏西利都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但两者联合使用的整体安全性是良好的。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 氟维司群联合哌柏西利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邱立新副主任医师
4762
化疗后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和治疗
2024.05.31
化疗后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常见于饮食不当、肝细胞损伤、肿瘤细胞损伤、其他药物影响、病毒性肝炎等。建议及早就医,遵医嘱进行药物等方式治疗。 1、饮食不当: 化疗期间,患者可能因食欲不振或恶心等原因而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如烧烤、辣条等,这可能导致化疗后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建议日常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2、肝细胞损伤: 化疗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进而引起化疗后谷氨酰转肽酶比较高。这种损伤可能是暂时的,但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可遵医嘱使用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等,以改善肝功能和降低化疗后谷氨酰转肽酶水平; 3、肿瘤细胞损伤: 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被杀死时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内部的物质,如化疗后谷氨酰转肽酶。如果肿瘤进一步扩大或肿瘤细胞大量死亡,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化疗后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建议遵医嘱继续进行化疗,以控制肿瘤的发展。同时,加强肝功能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化疗后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的问题; 4、其他药物影响: 除了化疗药物外,患者可能还需要遵医嘱服用其他药物,如抗生素(如头孢羟氨苄胶囊、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等,这些药物也可能影响化疗后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其他药物的剂量或种类,避免与化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5、病毒性肝炎: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病毒性肝炎,化疗后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病毒可能会大量繁殖,引起肝功能损害,导致谷氨酰转肽酶有所偏高。建议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片、索磷布韦片等药物治疗。 此外,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本身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和化疗后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化疗可能进一步加重这种损伤。建议遵医嘱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戒酒、低脂饮食等。同时,加强肝功能监测和定期随访。
邓立力主任医师
3960
小B细胞淋巴瘤可以治愈吗
2024.05.30
小B细胞淋巴瘤如果疾病分期较好,发现及时,积极进行有效干预,部分患者依旧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但是概率相对较低。 临床中,这类病变通常属于恶性淋巴瘤,治疗比较困难,患者预后一般比较差。但不排除部分患者发现及时、治疗得当等进而获得良好预后可能,尤其是早期分期患者,经过积极进行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肿瘤细胞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治愈率比较高,甚至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多数患者整体情况不佳,而且这类疾病一般发现不及时,就医时可能已经发展为中晚期,此时即使经积极治疗,肿瘤细胞也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甚至可能已经发生远处转移,故患者预后多数可能不佳。这类患者远期生存期时间可能不到5年,甚至之后3年或者2年。
李建璜副主任医师
4092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肿瘤内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肿瘤内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