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

科室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创建于1979年,于1980年成立心血管内外科中心,2003年成为心脏外科研究所。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成为胸心血管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北京医学会心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2008年成立国内首家微创机器人心脏外科中心并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批研究型科室、2010年成立国际机器人心脏外科合作与研究中心。负责心血管疾病的诊治;首长医疗保健及疑难危重病症的诊疗工作;同时收治地方心血管病患者。已开展的心血管手术包括:各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婴幼儿心脏手术、风湿性及老年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同期瓣膜置换手术、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等,尤其是冠脉搭桥及室壁瘤切除手术,手术成功率处于国内外一流水平。200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全机器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手术数量及质量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受到患者及业内广泛赞誉。研究所成立以来,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如国内首例Konno+PDA结扎术、国内首例左主干成形术、主动脉窦瘤破裂室间隔夹层的手术治疗、经腋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升主动脉+半弓置换、国内首例全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等。研究所现有医学专业技术人员50余名,其中博士学历者占71%。在1979、1986年分别被评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现已培养研究生近百名,为各级医疗单位培养进修生400人次。十一五期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承担及完成国家医疗科研课题20余项。心血管外科医疗特色:一、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20世纪是微创外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腔镜技术是典型代表,但腔镜手术尚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协调性和灵活性差、二维手术视野、精细解剖困难、器械操作难度大,难以完成准确、安全的血管吻合等。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现代医学知识的发展,机器人手术系统逐步进入外科领域,同时可有效的解决腔镜外科手术中存在的精度不足、操作疲劳等问题。与传统的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不同,全机器人下心脏直视手术具有不破坏胸腔骨性结构、切口小、创伤轻、痛苦少、疗效满意和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微创心脏外科学的最前沿技术。“达芬奇”(da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术者控制台、床旁机械臂车和视频系统。三部分组件在手术室内通过数据传输光缆连接为一体。手术室内,主刀医生在控制台遥控微创器械完成手术。机器人微创器械头部的直径只有5~8mm,可通过钥匙孔大小的切口进入人体组织内,从而实现微创;同时,微创器械有7个自由度,大于人手的活动度,可以完成人手不能完成的高难度动作,从而大大增加了手术可覆盖范围和完成高难度操作的可能性,也使得手术操作更为精细。该系统区别于传统腔镜外科,可控制性强、操作精细、手术视野良好,可以大幅度提高手术精细度和成功率。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中国首家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高长青教授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机器人心脏手术团队,于2007年1月15日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机器人不开胸微创心脏手术,开创了中国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的先河,至今已完成各种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500例,全部获得成功。涵盖了目前世界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所能完成的全部心脏手术,包括冠脉搭桥、二尖瓣成形和替换、三尖瓣成形、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心脏和纵隔肿瘤切除等,其中不开胸、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是目前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微创极限,也是所有机器人外科手术所能达到的极限,全球仅有几个心脏外科医生能够完成这种手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是全球单中心完成机器人心脏手术种类最多的心脏外科中心,包括24种术式,其中6种术式属世界首创,包括: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心脏不停跳下右房肿瘤切除、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正、室间隔缺损修补及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修补。机器人心脏手术术后疼痛轻微,术后在监护室时间由常规的2~3天缩短为1天,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心脏开胸手术,受到了患者的一致肯定;特别是良好的美容效果---无常规手术切口瘢痕而备受好评。现已建立了完善的手术技术方案,并创新性的拓展了心血管外科应用范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开展的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进行了报道,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0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微创机器人心脏外科中心,2010年成立了机器人心脏手术国际合作与研究中心,并成功地为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新加坡国立心脏外科中心及巴西的机器人心脏手术团队进行了培训。国内已有20余家单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了参观及学习。2008年“机器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2010年“全机器人远程遥控微创心血管手术的应用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年及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机器人心脏手术演示及专题研讨会”,国际学者和专家300余人出席会议,并对中国在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与高度认可和赞誉。目前该项技术被已被载入国内最权威的《黄家驷外科学》。4年来共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863计划、总后、北京市等各级课题4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高长青教授同时数次被邀出席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并对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作专题报告,极大的提高并巩固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目前,高长青教授在国际机器人微创外科学领域担任较高的学术职务,例如:美国机器人外科杂志副总编,国际微创机器人学会常委、美国机器人学会的创始成员,美国《创新》杂志编委,美国《心脏外科论坛》杂志编委,国际微创胸心外科学会成员(ISMICS),国际daVinci机器人手术导师(Proctor),日本机器人外科学会国际顾问。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完成的心脏手术数量、种类和质量均在亚洲处于最高水平,不仅保持着在机器人心脏外科领域绝对领先的地位,也标志着中国微创心脏外科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常规开展的全机器人心脏手术包括:(1)机器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该术式包括机器人内乳动脉游离+正中开胸或胸壁小切口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MIDCAB)、全机器人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otallyendoscopiccoronarybypass,TECAB),上述术式可在体外或非体外循环下完成。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已经发展到了高清、双操控台的第三代产品;手术技术已从单纯前降支搭桥发展到多支血管吻合;联合机器人冠脉旁路移植和支架置入两种治疗过程的“杂交”术式也得以出现。国内,自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共完成180例机器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手术死亡及围术期心梗发生,手术效果好;TECAB术后2周内行64排CT检查或桥血管造影检查,桥血管通常率为100%,20例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局限性狭窄的患者接受了“杂交”术式---于机器人术后2周内行分站式支架置入,手术效果良好。杂交手术可以实现多支血管病变的微创化手术治疗,它结合了微创手术和支架各自的优势,使患者治疗创伤最轻、疗效最佳。(2)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2007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开展了国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下二尖瓣成形术。到目前为止,共完成二尖瓣手术90例,手术种类包括:后叶部分切除+成型环置入、单纯成形环植入、假腱索、单纯部分后叶切除、前叶裂修复、生物瓣和机械瓣置换,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式转化,术后恢复明显加快,手术创伤小,患者满意度高。(3)机器人微创先天性心脏病矫正:通过右侧胸壁数个直径为0.8~1.5cm的小孔即可完成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正。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是目前开展最多的机器人先心病矫治手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共完成机器人下房缺修补116例,是目前病例数最多的报道。该组患者均成功接受了机器人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随访未见残余分流及并发症发生,极大的满足了患者的美容需求,基本无手术瘢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对机器人辅助下原发孔房缺和膜周部室缺修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国际上未见报道。(4)机器人系统在其他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房颤外科治疗、起搏电极植入、心脏肿瘤切除等诸多领域中。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报道了国际上最大一组的机器人辅助下粘液瘤切除,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机器人左房粘液瘤切除术,无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未见肿瘤复发。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冠脉搭桥手术国际先进三、只有手术才能根治室壁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室壁瘤手术国际领先四、瓣膜病五、先天性心脏病六、大动脉病变手术七、肺动脉栓塞八、心包炎的治疗九、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十、心脏肿瘤的治疗
详情

科室疾病

高长青
主任医师心血管外科
三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院士
教授
博导
华北专科声誉心血管外科第4名
擅长:冠心病、先心病、瓣膜病及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尤其是老年及高龄、高危冠心病微创外科治疗,左室室壁瘤手术,各种机器人不开胸微创心脏手术。
姜胜利
主任医师心血管外科
三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博士
华北专科声誉心血管外科第4名
擅长: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复杂二尖瓣修复成形手术、重症及老年心脏瓣膜手术、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主动脉根部手术,尤其在全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手术具有丰富的经验。
任崇雷
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外科
三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博士
华北专科声誉心血管外科第4名
擅长:擅长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及治疗,对于包括心功能低下、小左室、大左室、心内膜炎、多次心脏瓣膜手术等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处理有独到的经验,负责科室危重瓣膜病的救治工作。作为心血管外科心律失常外科专业负责人,负责临时及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安装、程控及随访工作,擅长起搏器的植入、更换手术及起搏器感染等并发症的处理,擅长治疗病窦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
杨明
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外科
三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华北专科声誉心血管外科第4名
擅长:冠脉搭桥、瓣膜置换、心脏肿瘤、房颤外科治疗、先心矫正等手术。
姚名辉
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外科
三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华北专科声誉心血管外科第4名
擅长:冠心病、冠脉搭桥,包括机器人微创冠脉搭桥手术;瓣膜病、微创二尖瓣成形及置换,以及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的手术治疗。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二尖瓣脱垂是大手术吗
2020.04.21
二尖瓣脱垂是比较常见的二尖瓣疾病,二尖瓣脱垂发展会引起二尖瓣的关闭不全。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引起左房左室扩大,影响左室功能,最终导致出现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所以中重度以上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脱垂引起的二尖瓣不全是应该手术的。二尖瓣手术属于大手术,传统的做法是采用正中劈开胸骨的方式进行,虽然能够很好的处理二尖瓣,进行修复或换瓣,但是打开胸骨的创伤,会给病人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国内极少数医生可以采用微创的方法对脱垂的二尖瓣进行手术。在这其中,最微创的方式应该是全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手术,通过右侧第4肋间不到4公分的自然孔道,完成二尖瓣修复或者置换,使创伤明显降低,可以达到完美的手术效果。既可以完美的修复脱垂的二尖瓣,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人的创伤。采用这样的方式的病人,术后3-5天就能完全出院,术后两周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从这个角度说,二尖瓣脱垂本来是大手术,但可以变成创伤很小的手术。
播放语音
姜胜利主任医师心血管外科
6.25万
81
心率太快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2024.05.10
心率太快首先要分析引起心率快的原因,比如有的病人有甲亢,会引起心率快,有的人贫血也会心率快,有的人心衰也会心率快,要看病人具体的引起心率快的原因。还有些其他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比如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或者室速或者房颤、房扑,都会心率快。要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的类型来进行处理。患者需要先要做心电图来看它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心律失常,是窦性心律过速,还是其他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比如甲亢引起来的心率太快或者窦性心动过速,可以给予降心率的药物,比如倍他乐克缓释片、比索洛尔。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降心率药物,针对窦性心动过速相对比较好,如果房颤、房扑病人的心率突然增快也可以用。但是病人不能自己用此类药物,需要在大夫的指导下去应用,要根据心率快的原因来具体用药。
韩艳副主任医师结构性心脏病科
8.59万
68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该怎么办
2024.05.07
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心血管问题,指的是出生后动脉导管没有按照正常生理过程关闭,导致血液在心脏和大血管之间不正常循环。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在婴儿出生后几天,或几周内应该闭合,但如果未能闭合,就会出现动脉导管未闭。这一情况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通常需要医疗干预。对于一些轻度情况,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和随访,等待自然闭合的可能性。然而,对于那些存在症状,心功能受损,或其他问题的患者,通常会建议采取主动的治疗手段。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其目标是通过关闭未闭合的动脉导管,还原正常血液流动,减轻心脏负担。手术通常在婴儿期进行,有助于防止患者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心脏问题的影响。虽然一些患者可能在早期经历手术后获得良好的康复,但每个患者的情况是独特的。手术的成功和康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手术时机、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的复杂性。在处理动脉导管未闭问题时,患者和家庭应该积极与医疗团队合作,全面了解治疗选项,确保选择最适合患者特定的方法。
段玉印副主任医师心脏血管外科
9.16万
1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