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心理诊室
网站导航
  • 响应及时

  • 真实医生

  • 不接诊随时退

科普内容
更多

失眠恢复是什么感觉?以及不同人的恢复路径

牛健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 失眠
“我不断失望,不断希望,苦自己尝,笑与你分享……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我来说说失眠恢复后的具体感受。以下来自一位恢复者的自我陈述回头想想曾经的那些年,想要舒畅的深吸一口气,让身心感到短暂的放松和愉悦,都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深呼吸都做不到,这么简单的让身体放松的能力都失去了。即使偶尔放松下来,也总有一股控制不住的焦虑袭来,让人得不到休息,心貌似一直悬着,白天就是懒言少语,疲惫不堪,看上去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同时心烦意乱,好像做什么事都失去了心情,万般皆下品,惟有睡眠高。这不仅仅是情绪问题,因为我们很难拖着疲惫的身心去朝气蓬勃,即使强颜欢笑,也是强打起精神好像身体被掏空。关键是我们把自己搞得很累,但真到了需要睡觉休息的时候,依旧不能睡个好觉,这在精神和身体上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伤害。身边的每一个不能够理解我们的人给出的所谓的建议(不睡是不够困,不要想那么多,年纪轻轻怎么会睡不着呢),非但没有作用,仿佛还在制造着压力,加深着伤害。经过不断的自救,我身上如今那些折磨人的症状已经烟消云散。在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雨过天晴吹着风,随时可以深吸一口气都感觉自己得到了天地的滋养。身体不再疲惫,找到了那种睡完一觉以后起来很乏但又很舒服的感觉,这时候再把身体做一遍拉伸,各个肌肉按摩一下,头部按摩也很舒服,不断有内心愉悦的感觉涌上心头,感觉无比的惬意舒畅。看山也是山,看水也是水,听歌还时而有了像年轻时代的诗人气息,总能联想起美好的回忆,不知不觉总能浮想联翩陷入憧憬。心能静得下来,人能冷静思考,需要行动的时候就立刻行动,需要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休息。这便可以有心情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其实失眠的朋友只要睡好了觉就不怕任何困难,我们原本就是越有困难越迎难而上。偶然间听到了《经典咏流传》的一首歌《少年中国说》,歌词直击心灵: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世人笑我我自强不负年少听完不觉让人热血高亢,敢将日月再丈量、不负年少的气概,不就是失眠之前的那个少年吗?这样的恢复不是奢望你不要觉得自己就是最严重。快睡着了被自己叫醒,没人理解不代表严重;吃了西药还是睡不了不代表严重;反复发作不代表一直好不了,一旦怀疑自己是不是要失眠结果就真的失眠了,一旦验证自己是不是彻底好了就会失眠;一夜不睡不代表严重;连续多天感觉一点没睡也不代表严重;睡一会儿就醒,一晚上醒来五六次不代表严重;……你自己觉得严重是因为你的任性——不能想睡就睡,不能掌控睡眠,不能遂了你的心愿,所以跟认知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症状,因为你没有对比,身边人都没有这种情况,一直孤军奋战便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但你听说过失眠是不治之症吗?但总有人觉得自己有一段时间睡不好觉,就会一辈子都这样了,这是主观臆断,在这个问题上胡乱猜测,还不如做个傻子。傻子没烦恼,傻子不自己吓唬自己。不要听信不懂的人说失眠久了会就成为抑郁症,抑郁症就会自杀,这都是不懂的人在乱说的。像我们这种积极解决失眠,却总也解决不掉的人,性格里边基本就不带抑郁的特质。我们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虽然经受打击,但是越挫越勇,总想把生活和工作做到最好。慢性失眠反复发作的人也很常见,可以作为单独的失眠病症来对待,跟抑郁症可以不挨着。注:关于医院里诊断的抑郁症,希望你能够准确评估。因为失眠有抑郁和焦虑情绪再正常不过,不要简单通过量表就判断是抑郁症,如果医生是简单判断的,希望你能再去认真复查,不要自己吓唬自己,要心存正气。失眠恢复的途径类型有些人不愿意看这种恢复心得。得知别人恢复的不好吧,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是恢复不了的那一类。当看到别人恢复了,就怀疑和担心自己做不到别人的心态。当你看到有人说这些理解你的话就能感觉放松的时候,其实你根本就不严重,恢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其实你一定能做到,失眠恢复一般分几种情况:1、在我们这里得到认可和理解,加了我微信或者一直关注公众号文章,自己身心能够放松下来,觉得这类睡眠问题我们可以解决,自己回去睡觉就踏实了,不那么焦虑了,就自动恢复了;2、找我们正式咨询,然后心里踏实了,类似有了精神依靠和寄托,不再害怕失眠,也恢复的很快;3、通过正式咨询辅导,明白了睡眠和焦虑真正的原理,掌握了正确入睡的方式方法,通过科学的心态和行为调整,然后不断的纠正和细节讲解,进而学会应对反复,最终恢复;4、咨询后依旧很难做到正确的心态,其实这里刚开始做不到也没关系,主动做不到不代表就没救了,其实大家都可以否极泰来、绝处逢生的,网上白岩松写的失眠也是这样的经历(但我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根治了);如果主动做不到不害怕,那你就等着被动接受失眠这件事,当它折磨到你狗急跳墙的时候,总能破罐子破摔就无所谓了,也总能缓和下来。所以,短期内恢复不了,不用怕,多遭受报应一阵子吧;5、通过西药、住院、心理干预等等治疗,也总能恢复。那些长期恢复不了的,多半不是这类失眠,或者是方法不对,性格上不是我们这样的神经质类型。所以,只要你的情况跟大家伙儿类似,就总能恢复。讲一类人不是所有的事儿都是可以用你的精明去操控的,日常生活中你的聪明才智雷厉风行或许可以让你工作顺利、人生如意或者名利双收、一帆风顺,活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但可能在别人看来是小丑也不一定哦)。但到睡眠这里那一套不适用了,它需要你卸下身段,主动妥协,不要外强中干,不要为所欲为。之前越顺利的,失眠往往会越痛苦。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有事情我们是掌控不了的,也总有事情不能随人意。失眠是人生的必修课,经历的越沉重,越得正果。经受点打击和挫折是必然的,明白了这些是不是就不那么着急、不那么焦虑和抑郁了呢。(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3966 59
2022-12-26

一个失眠恢复的朋友写的心得,小编一字未改,全是她自己的意思。

牛健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 失眠
今天早上起来突然感觉跟之前不一样了,可以安安静静地收拾房间,洗洗衣服,看看书,听听音乐,心特别的宁静。这是失眠之前不用期盼就能做到的事啊,自从失眠以后就像是丧失了这种能力,所有的坏情绪喷涌而出,恐惧和不安一直侵扰着我。也就是在前两天突然就想开了,情绪控制慢慢减弱,几乎感受不到恐惧了。我失眠是在12月底因为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情刺激了我,第一天没睡着也没当回事,第二天八点就躺下了,想要狠狠的补一觉,结果自己非常努力入睡却怎么也睡不着,还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早上特别的沮丧,以为自己得病了以后再也睡不着了,害怕夜晚的到来害怕睡觉,就开始搜各种失眠的东西,无意中就看到贴吧老师的帖子,知道了是肾上腺激素在作怪,逐渐建立了正确的认知,后来又尝试了睡眠限制已经可以睡着了,但是睡的很浅,因为帖子很管用后来就咨询了老师,刚开始那几天情绪控制特别的厉害,就像一股电流,刚开始接受不了,急切的想变得正常一点,后来慢慢就习惯了,老师给我解答了很多疑惑,有时候恐惧的时候跟老师聊聊就会恐惧减少很多,也教了我很多面对情绪的方法,慢慢的我情绪控制越来越弱直到现在就算遇到恐惧也知道该怎么应对了,恐惧来了就去接纳它,去感受它,带着恐惧去生活。当你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活在当下时,情况就会越来越好。我们有一些坏想法不过是杞人忧天,回过头想想我们担心的那些事都没有发生,只是自己产生的一种悲观情绪。恐惧特别厉害的时候,以为自己好不了了总是杞人忧天,现在再去想想那些也不会感觉到害怕了,只是我们的神经太敏感,被蒙蔽思路了,寻找正确的方法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对于失眠我坚持做的事情,第一个就是严格遵守睡眠限制不要试图补觉,就算睡的不好,第二天也要坚持上班,回归正常生活。第二就是面对情绪要学会旁观,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如果实在做不到就去感受它,情绪都有消散规律,只要你不理会它,他就消失。第三可以尝试做一些有氧运动,可以帮助调节情绪。还有就是千万不要从网上搜一些东西,我之前就是看了一些东西就觉得说啥都像是在说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改变认知活在当下不要围绕失眠去做一些事情把重心转移到工作生活上去,接受面对飘散等待,剩下的就交给时间。特别感谢失眠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我,让我变的更自律,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强大,凡事不能急功近利,让我认识到只要做好自己了,想要的自然就会来找你。也特别幸运的遇到失眠自救公众号,里面的文章都很受用,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世界,我们都会变好的。如果你也想有朝一日写出自己的心得,那就加我吧。即使不付费,我也愿意说些精华给你。(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3684 52
2022-12-27

谈谈抑郁症患者的职业康复

邱仲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抑郁·双相
抑郁症康复有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恢复社会功能,工作是个体融入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帮助个体获得生活来源、建立自我认同感以及实现自我价值。在精神健康领域,工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精神性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职业康复作为精神康复领域近些年兴起的新形式,其主要采取职业劳动的方式,促使患者减缓精神衰退,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通过药物治疗,通过一系列的康复疗愈治疗,最终目的是回归社会,获取收入,增强自信和自我认同,提升生活质量。在工作中体验成就感,达到临床治愈。所以,抑郁症患者的职业康复就显得很重要。职业康复作为全面康复过程中的一部分,为患者获得并保持适当的职业和使其参与或重新参与社会生活而进行帮助的过程。“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既是理解职业康复概念的关键,也是借助这一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类型有先培训再就业,或是先就业再在就业的同时进行培训。“培训—就业”型1、日间治疗。主要是以基本技能训练和日间照顾为首要目标,具体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心理教育和咨询、职业技能训练。2、庇护性就业。由政府、医院或民非组织提供工作场所,通过特别设计的职业环境,培养精神障碍患的工作习惯和发展潜能,以此逐渐适应工作,培养工作技能,达到融入社会的目的。3、职业俱乐部。俱乐部针对患者的选择为其提供相关教育、常规技能培训和工作训练。除了没有报酬,其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几乎与真实的工作场景一模一样。“就业-培训”型这种类型的职业形式是先帮出院后的在社区进行康复的患者积极就业,然后再提供在职培训。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快速就业,整合职业康复和精神健康机构的服务,选择时更多的是患者的职业偏好,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中提供能力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支持。职业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训练和就业指导等。所有年满法定就业年龄、病情基本稳定、有就业欲望的患者都是职业康复的对象。在我们国内,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康复工作仍在探索过程中。我们除了借鉴西方相对成熟的经验外,也需要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进行本土优化。心理学家指出,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是不适合工作的。但是,如果你只是轻度抑郁症,或者是你正处于康复期,并未发病,那么,你的社会功能是正常的,也就可以胜任大多数工作。工作环境的选择上要适合抑郁者逐渐康复的良好环境。工作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与人交往的工作。商场的售货员或者是培训机构的教职人员,这类工作显然更适合抑郁症患者。通过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实现不断互动,克服闭门不出的社会恐惧。另一方面,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排遣心中的苦闷孤寂,增加愉悦感和满足感,以有效避免了独处时的妄想行为。2、修身养性的工作。抑郁症患者往往需要在没有太大压力的环境下工作。比如,他们可以选择插花、园艺、茶道、瑜伽等等这些舒缓身心的工作,既增添生活情趣,又可以修身养性,治愈疾病。通过对美学的学习和接触,产生心流。事实上也有成功的案例。通过在瑜伽馆工作,学习瑜伽,学习正确解压的呼吸法、通过体式打开心轮、拉升腋下淋巴,释放情绪。场馆的气氛、节奏、音乐的烘托,能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赚钱的同时,也得到了各方面的疗愈。3、使自己快乐的工作。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心流”。美国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写过一本书《心流最优体验》。你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身体会产生多巴胺,让你更为快乐。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应该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比如,喜欢小朋友,可以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患者喜欢机械制造,可以选择做一名机械工人。4、增强自信的工作。自信是治疗抑郁症的有力武器,因此,抑郁症患者可以选择去福利院、疗养院给孤寡老人做义工,通过付出获得满足感,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会让抑郁症患者不断增强自信,重拾生活的信心,重燃生活的激情。做公益的同时是救赎自己。5、体验情感的工作。抑郁症是一种典型心理疾病(一定程度上的生理疾病),因此,治疗抑郁症就要从心理着手,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可以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情感关怀,比如,开一个宠物店,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抑郁症患者而言也是大有帮助的。(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4755 34
2023-01-09

手机游戏网瘾

段京京 心理咨询师 青春期
1、概述手机成瘾又称手机滥用综合征,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等,区别于对手机的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手机成瘾是一种与药物成瘾既有相似指出有有很大差别的行为成瘾方式,是心理上对手机的依赖,包括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手机游戏成瘾,而手机成瘾中以游戏网瘾最为常见,个体由于对手机游戏的过度使用,且无法对该中行为控制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带来心理和行文问题的一种行为成瘾。中研网在2019年报道打游戏男性所占比例为70%,女性比例占30%;其中未成年人占比55%,成年人45%,二者基本各占一半。在被调查者中,学生占比70%,占比较高,其中初中生最高,占比28%。在这些手机游戏玩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据了大半江山,占比高达58%。我国青少年网民达到2.77亿人,占青少年人口总体的79.6%,我国青少年网民过度依赖网络情况发生率为6%-14%。病理性使用互联网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网络成瘾”,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种。2、表现(1)游戏失控具体表现为,不能控制玩游戏的时间,不间断的玩游戏,甚至废寝忘食。(2)游戏优先如果经常放下手头必须完成的学习,工作等重要的事情而去玩游戏,那么也是网瘾的一个显著特征。(3)精神萎靡具体表现为不玩游戏就情绪低落,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心不在焉,会表现出烦躁不耐烦的情绪。(4)人际交往失常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日益沉迷于网络而急速下降,人际交往很容易出现障碍。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遭受挫折转而更加地封闭自己,将自己的一腔热情都付诸网络。日复一日,形成恶性循环,生活中的正常交往都已无法完成,自信心更加消退。(5)睡眠质量很差因为一直在玩电子产品导致的睡眠质量很差,而且是没有任何的规律性,有时候会觉得精力很充沛,做什么事情都充满干劲,有时候又觉得很疲劳,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一旦离开网络世界,放下手机的时候就会出现很烦很苦闷的感觉。(6)专注力差当放下手机电脑的时候原本的专注力,原本的操作力执行力都会等价的下降,而且明显的会减退自己的记忆力,总数记不住事情。(7)烦躁焦虑若出现意外情况,不能上网之类的事情的时候,会明显的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3、原因(1)信息化时代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无处不在。学生的上网情况,从电脑发展到了手机。很多学生不能分清网络有利的一面和有弊的一面,无节制地上网,染上了沉迷网络。在上网学生的传染下,沉迷网络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别人,引诱更多的学生上网玩游戏;他们的行为带来的恶劣影响。(2)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自我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低落,缺乏追求和抱负,希望他人接纳和认可,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被老师和家长认可,产生挫败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和价值感,然后,转向玩手机和游戏,从虚拟的游戏世界当中找到自我价值。(3)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以弥补现实的失落在网络游戏中的成就感是指,练级练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关了、或者得分高了、或者说你把一个人物养成到某个阶段了,就会得到赞美和鼓励,这一种成就感可能是对一些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得到的。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一些,就是在学校里面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特色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容易迷恋游戏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在现实社会当中很难体验到那种自我成就感的话,在游戏当中经常可以对这一部分去进行一个弥补。但是这种弥补背后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代价的。(4)青春期的影响青春期影响。求助者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由青春期发育导致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增强以及心理发展不平衡等使他感到痛苦而迷茫。当他无法获得相应知识,解决青春期困惑时,他就会通过网络这一途径去获取这方面的知识。(5)孩子缺乏缓解压力的方法孩子承受着现实的压力,社会对求助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升学、就业、家长期望、榜样等都给他带来很大压力,危机意识、生存意识明显增强。但社会、家长和学校都不能帮助他调整心态,有效缓解和释放种种压力,他就会通过网络逃避问题、转移压力。(6)孩子和家长沟通不畅社会在不断的发生逐渐变化,思维活跃的求助者了解最新的互联网知识技术,其家长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素养却不高,使家长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阻碍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导致他通过网络寻求情感支持。4、解决方法(1)多跟孩子沟通交流父母多注意与其沟通交流,不要采用说教模式,这样会引起他的反感。最好采取朋友式的聊天模式,有利于和孩子沟通。常常和孩子聊聊网络,既有助于获得孩子的信任,成为孩子的“大朋友”,也有助于以此为契机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地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最终找到解决孩子网瘾严重问题的方法。俗话说,身教大于言传,父母在孩子跟前要减少玩手机的时间,要给孩子起一个榜样的作用。父母千万不要去跟孩子抢手机,或者以玩游戏作为条件跟孩子交换,这两种方法会让孩子的责任感丧失。(2)充实生活建立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状况这个时期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兴趣活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各方面兴趣和能力,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填满孩子的精神空虚。家长在青春期开始时,就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学生就该以学业为重,不能避重就轻。而且这个事情家长也可以多抽出时间带这孩子活动,多接触外界事物,分散孩子的精力,转移孩子的主力已。(3)家人和朋友监督家长和朋友监督,少发短信或删掉多余的手机应用程序,针对孩子过度使用手机功能的具体特点采取一定的措施。(4)心理辅导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辅导老师,因为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清楚,了解。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个时期的人都是有不同的责任和生活的,学生时期就是学习,毕业了就要工作,到了年龄就该恋爱、结婚、生孩子。这些是人的生活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如果发现孩子还不能走出误区,可以通过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5、真实案例13岁男孩浩浩(化名),是一名初一的学生,根据妈妈描述,浩浩性格内向,从四年级开始一步步深陷游戏,父母没有及时正确关心和引导,每天玩手机的时间都超过2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沉溺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父母忙于工作也没太留意,慢慢上课经常走神,睡眠也越来越少,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脾气变的急躁,学习状态和成绩也开始直线下降。根据对孩子的观察和沟通,我们制定了一套躯体训练方案加大脑提升训练,同时也给家长进行了三次亲子沟通指导。经过我们和妈妈的共同努力,第一个疗程后孩子的玩手机现象明显的减少了。第二个疗程后上课已经可以完全跟随,成绩也随之回升。浩浩也回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7243 28
2023-01-09

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真那么可怕吗?

清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抑郁·双相
“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深入人心,而抗精神病药物由于通常都需要较长的服药时间,不少患者和家属往往对于“副作用”更为担心,害怕长期服药对患者造成影响,给身心留下难以恢复的创伤。患者、家属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将出现概率低、不良反应轻微、且大多都可控、可以通过一定方式缓解改善的副作用,理解成了概率高、不良反应严重、难以预料和控制、难以缓解改善的样子。即使存在副作用,为什么人还是要继续吃药?1、“副作用”并不可怕一种药物经过研究、开发、试验、上市,到抵达医院药店最终到患者手中,是需要经过层层把关的,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这种副作用是否在人体正常情况下的调节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如果本人肝肾功能正常、也是严格按照医嘱规范服药,一般情况下,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都是轻微的、可控的。2、药物的“副作用”与疗效的关系“是药三分毒”这话大家都听说过,但我们之所以能容忍“毒”、即副作用的存在,是因为药物本身拥有不错的治疗效果的基础,两相权衡取其轻,为了较好的药物治疗,可以容忍不太大的副作用。因此,如果一种药物无论怎么调节,副作用就是非常大,并且治疗作用非常低,那么通常情况下这种药物是不会批准上市的。即,大家能在市面上买到的上市的药物,通常是不会存在这种情况的。抑郁症是病,多项研究显示,对于中重度的抑郁障碍,药物治疗效果最可靠。焦虑症和抑郁症有同样的致病原因,对于一些焦虑症患者,也需要服用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没有依赖性和成瘾性,突然停药造成的不适,不是依赖性和成瘾性的表现,而是停药反应,大部分抗抑郁药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停药反应,所以停药需要逐渐减停。抗抑郁药物不含有人们常说的“激素”,也没有比常规药物更强的肝肾毒性。抗抑郁药物不会“越吃越傻”。抗抑郁药物的研发经历了几个阶段,目前的抗抑郁药物安全,副作用少。所以,该吃的药要吃呀!1、与抑郁症带来的心理与躯体危害相比,服用抗抑郁药物明显是利大于弊的抑郁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加剧患者的自杀风险,同时也会提高其罹患心血管等慢性躯体疾病的风险。抗抑郁药物已经被证实是抑郁症尤其是中重度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各个国家的抑郁症治疗指南中均被作为一线的首选推荐。2、大部分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都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减轻,开始服药后前1-2周副作用较明显由于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为2-4周,起效时间较长,故可能刚开始用药时患者会出现明显不适,而体会不到抗抑郁药物带来的正性治疗作用。但只要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疗效显现后副作用也会随之减轻。早期阶段便放弃服药是十分可惜的,也会人为的增加“难治性抑郁症”出现的概率。3、临床上存在许多处理抗抑郁药副作用的基本方法,例如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睡前服药、饭后服药等等医生都会在初期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药物,之后再慢慢增加药物剂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对副作用的耐受程度。而对于能引起疲劳嗜睡的药物,例如米氮平、帕罗西汀等,医生将嘱咐患者在睡前服用,这样在减少副作用的同时还能有助于患者的睡眠。同时,饭后服药也能减轻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4、对于实在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应该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将会减少剂量或改变药物种类患者对于副作用的态度十分重要,不同的患者可能对不同的副作用的在乎程度是不同的。例如胃肠道不适一类的副作用,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应该可以耐受;但有些副作用患者可能会觉得实在无法耐受,例如体重增加、嗜睡。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的减少药物剂量,或是换用另一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则是允许的。5、不要因为出现了副作用而擅自停药,一定要与医生沟通后共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果擅自停药将会导致抑郁症状复发或诱发“停药综合征”突然的停药往往会导致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出现骤然下降,由此造成一系列的撤药反应,例如头晕、心慌、紧张、焦虑等,但这样的副作用持续时间并不长,而且只在少部分抗抑郁药中会出现。其实更严重的擅自停药的副作用在于患者缺少了抗抑郁药物的保护,从长远来看更容易出现疾病复发,这就如果糖尿病患者停用糖尿病药物一样,虽然不会有撤药反应,但疾病会复发。6、需要警惕少见但严重的副作用虽然抗抑郁药物尤其是新型抗抑郁药物引起临床严重不良事件的几率非常的小,但是如果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例如出现自杀倾向、胸痛、呼吸困难、嘴唇肿胀、皮肤风团等,需要立即就医。术业有专攻,对于疾病,医生懂得会比患者多一些,药物调整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意见。医生和患者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共同与疾病抗争,需要相互信任和理解。(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5664 10
2022-12-30
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医院名片
有来心理诊室
扫码找医生 、查出诊、问专家省时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