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丽医生
刘大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春期
有来心理诊室
擅长处理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失眠等、青少年学业问题、青春期问题、亲子关系的调整,另外对于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个人成长探索也有丰富的咨询经验。
刘大丽(茶壶心理/脑躯力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兼职心理咨询师;北京询保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兼职心理咨询师;北京高校兼职心理咨询师;国家管网集团驻场咨询;定期接受学校团体督导,持续接受精神动力学个体督导。2018-2021 北京回龙观医院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工作中接触上千例当下有自杀危机的来电者,能够快速有效的识别危机,对危机者给予合适的干预,消除或降低其自杀风险。对一般心理问题如急性应激生活事件、抑郁情绪、抑郁症与焦虑症来电者给予情绪舒缓,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帮助自己长期的调整情绪。
关注
昨日浏览
总浏览
纠错

刘大丽医生的问诊服务

在线问诊510元/50分钟
通过图文/电话/视频在线问医生
去问诊
近期18人咨询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刘大丽的预约挂号
有来心理诊室
第一执业
刘大丽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刘大丽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有来心理诊室”进行预约;
2.
电话:可拨打4006678535进行咨询;
3.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刘大丽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刘大丽同科室医生

刘大丽的科普

刘大丽医生共发布了10篇科普内容
别再吼孩子骂孩子了,他们的脑子真的会受伤变形
2023.01.03
当代知名心理学家、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曾在一篇被引用了超过5300次的重磅同名论文中指出,“坏的力量比好强”(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他说,人类的大脑生来更关注危险和消极的事物。这一点的进化意义非常突出——我们的大脑要储存那些对生存更重要的信息,而关注危险的事物更有利于早期人类的生存。 因此鲍迈斯特认为,现代人的大脑也保留着祖先的这个生存法则,这就是和表扬相比,我们对尖刻的批评记忆得更准确,反应也更快、更深刻的原因,而这点对孩子和大人都一样。 也就是说, 从进化上来说,积极的事物和消极的事物无法互相抵消,因为它们对于大脑来说性质根本不同。 举个例子,不管曾经在一棵树上吃到过多少个好吃的果子,只要我们的祖先在这棵树上曾经吃到一个让他肚子痛的毒果子,那他就会开始对这棵树心存戒心,甚至敬而远之。毕竟,吃不到好果子可能会饿肚子,但是吃到坏果子可就要命了。 再比如网上购物,多少条好评都比不过一条差评带来的恶劣影响,因此商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花钱删除差评。 对于人际关系来说也是这样。 知名亲密关系学者、华盛顿大学荣誉教授、戈特曼研究所(the Gottman Institute)的创始人约翰·M·戈特曼(John Gottman)在 1994 年通过 20 年的研究指出,想要让婚姻成功,夫妇之间积极和消极互动的比值要大于 5:1 ,也就是说要说 5 句好话,做 5 件好事才能弥补1次坏话或坏事造成的伤害。低于 5:1 这个比值,婚姻就很容易破裂。 戈特曼的这一 5:1 比例的发现后来被奉为婚姻关系的经典,并被广为传播。 戈特曼的5:1婚姻存续预测比——婚姻关系中,积极互动和消极互动的比率要维持在5:1以上,否则婚姻容易破裂。 心智已经成熟的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尚且如此,更何况身体和心理都还在发育的孩子呢?对孩子说的一句刻薄的话,要多少句好话才能弥补? 已经有证据发现, 被他人排斥和抛弃的痛苦的心理感受等同于生理伤害。 2011 年,密歇根大学的神经科学家 Ethan Kross 和同事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那些看了抛弃了他们的前男/女友照片,或是前臂受到高温加热的人的大脑,他们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伤害都激活了相同的脑回路。换句话说, 被人抛弃的感觉等同于身体受伤。 言语暴力造成的暂时的伤害只是一方面,更可怕的是,长期的言语暴力的确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他们的智力。 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顶尖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麦克莱恩医院(McLean Hospital)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十几年来,他的团队对父母言语攻击的长期伤害进行过大量研究。 父母的言语暴力包括 对孩子长期的吼叫、斥责、诅咒、归咎、侮辱、威胁、贬低、取笑。 他的团队发现,父母如果经常用言语辱骂孩子,他们事后的安抚不会起到消除影响的作用。即使事后父母通过温情脉脉弥补孩子,他们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依然无法烟消云散。 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经历——不管父母事前事后给过你多少好处,表扬了你多少次,但是他们说过的伤人的话留下的伤疤依然会时常作痛。 2009 年,Teicher 的团队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分析了曾经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的年轻成年人的大脑,发现他们的韦尼克区(主要负责理解口语)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越少,一个人的言语理解能力越差。 与此呼应的是,小时候常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的言语智商(verbal IQ)只有 112 分,比那些小时候没有经常遭受言语暴力的人(124分)要低。Teicher 说,“我认为这些人没有发挥出他们的语言潜能。” 2011 年,Teicher 带领团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的团队扫描了 21 个 18-25 岁的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父母言语暴力的成年人的大脑,发现父母的言语暴力会增加左侧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的灰质体积,增值达到 14%。颞上回区域也和言语智商有关。父母言语暴力越多,这个区域的增加体积越大。 实际上,在健康的青少年的大脑发育过程中,这个区域的体积和血流量会逐渐减少,这是由于青春期大脑会经历突触修饰(dendritic pruning),相当于一次大型的神经树突修剪。和经常被父母言语暴力的人类似,受过虐待而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女性的颞上回体积也比正常人大。 不仅父母的言语暴力会伤害孩子,同伴的言语暴力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脑结构。 2010 年,他和同事发现,中学期间遭受的同学的言语暴力使得胼胝体(corpus callosum)和放射冠(corona radiata)两个区域的发育异常。 胼胝体是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起着连接左右半球的作用。而放射冠则主要由轴突构成,是大脑皮层和更靠内部的其他脑区连接的通道。 受过虐待的儿童的胼胝体就会发生异常。Teicher 认为,胼胝体的后部——压部(splenium)的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发生在中学的时候,这或许就是中学时言语暴力伤害能够改变脑区间连接的原因。 2018 年,他的团队再次发现,曾经经常遭受父母或同学言语暴力的高中生的海马体和胼胝体的某些部位的体积减少了。海马体是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 通过这些研究,Teicher 指出言语暴力会改变儿童大脑对感觉信号的处理回路,改变这些相关脑区的生理结构。在 Teicher 看来,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受到的影响和目睹家庭暴力造成的伤害不分伯仲。 美国国家预防儿童虐待和忽视中心(Prevent Child Abuse America)的执行总监 Barbara Rawn 表示,“言语暴力对儿童有长期的损害。有许多有暴力倾向的人曾经在小时候被人说一文不值。” 此外, 在常常使用言语暴力的父母的养育下,儿童的情商也会受到影响。 情商包括识别什么样的环境因素导致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言语暴力刺激孩子,孩子就无法产生分辨情绪诱发因素的能力。 最后,包括 Teicher 在内的许多学者的研究还发现, 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语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后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卫生问题。 这或许就是许多人常说,“父母在等我们道谢,而我们在等父母道歉”的一大原因吧。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刘大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6000
6
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了乞丐(深度好文)
2023.01.03
一个流浪汉来到我家门前,他想向母亲要点吃的。 这个流浪汉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流浪汉说:“请你帮我先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可以吗?” 流浪汉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要我搬砖?如果你不能帮助我,我不会怪罪,何必刁难我呢?” 母亲不生气,她对流浪汉笑一笑,然后俯身用一只手抓起了两块砖。 当搬过一趟回来时,她温和地对流浪汉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流浪汉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滚动两下,终于伏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 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 他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流浪汉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他一杯水,一块面包,临走的时候,母亲递给他20美元。 流浪汉接过钱,感动地说:“谢谢你,夫人。”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的工钱。” 流浪汉感激地说:“我不会忘记你的。” 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昂首上路了。 过了一些天,又有一个流浪汉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祈求施舍。 母亲让他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水和面包,还有20美元。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人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让人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是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呢?”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其实都一样。” 我噘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可是,对流浪汉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一样了……” 此后,经常有一些流浪汉来到我们家,每一次母亲就会把过去的戏重演一遍,我家的砖就屋前屋后地被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成功人士一模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他仅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他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一个流浪汉。因为当年你让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与我无关。” 那人挺直身子,看着母亲说:“是你帮我找回了尊严,找回了自信。就在那一天,我才知道,我还有能力做一些事情。” 独臂的董事长为了感谢母亲,他决定赠送我们一套房子,比我们现在的好很多。 母亲说:“我不能接受你的馈赠。”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我们家有四个孩子,虽然我们的家境并不富裕,可是,我们长大之后都自立成才了。 我的两个哥哥都得到了博士学位,我的姐姐现在是一家超市的经理,我是一名律师,马上准备竞选我们州的议员。 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我们家的那一堆砖,有时候还会在母亲的指挥下被搬来搬去。 故事结束,请你思考两分钟,再继续。 读完上面的文字,大家不要以为是在告诉大家一个行善的故事。 我想让大家读到的是,一个关于教育的奥秘。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孩子来到我们生活中的时候,是不是很像那个流浪汉? 他们没有能力,他们弱小,他们需要我们施舍,需要我们帮助……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有的父母就真的把孩子当成了流浪汉,当成了乞丐,他们把衣服给孩子穿好,把碗筷端到孩子面前,把钱塞在他们手里…… 然后对他们说:看,是我辛苦地在养你! 于是,孩子真的就变成了流浪汉和乞丐,在父母日复一日的施舍中,他们慢慢就失去自信,失去尊严,失去生存的能力。 然后我们又会大声说: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你为什么啥都不会做? 我们把“为你好”美化为爱,殊不知,在这种爱里生存的人,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暖。 真正的爱,从来都是如沐春风。 爱的内核,不是“为你好”,而是“看见”与“尊重”。 看见孩子的喜悦,也看见孩子的难过,看见孩子的梦想与追逐,看见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看见孩子有且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尊重他的选择。 所以,如果说这种循环正在“我们”的家庭中上演,如果“我们”也想要摆脱这样的困境,那我们不妨去试着找到、感受或者给予这种爱,陪孩子打一场球、看一场比赛,真正聆听他们的需求,看见他们的存在。 请回味一下上面的故事,想一想这个母亲的用心,想一想她的做法:对待孩子,其实我们不也应该如此吗? 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他们确实弱小,确实需要帮助,但绝不是施舍; 他们不光要得到关爱,更需要得到关于独立的培育,得到希望和梦想。 从现在开始,检视自己,我们在把孩子往哪个方向培养?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刘大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4874
40
孩子在校学习高效率, 在家死活学不进去! ——今天帮你解决
2023.01.03
在学校,一天刷几张卷子不是事; 在家,几天看一页书还拖泥带水的。 在学校,注意力高度集中,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课间?不存在的! 在家,学习5分钟,玩耍两小时。 书本确实没有睡觉、吃零食、吃鸡、甚至数大米愉快。 什么摆正态度、激发兴趣的陈词滥调早就听腻了,根本治不了在家就学不进去的毛病。 孩子在家学不进去,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各位家长会有满意的答案。 拖延症的小伙伴,都去厕所学习了 在厕所学?这也算是一个答案? 这确实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但他告诉我们的道理非常实用! 在知乎上,这个回答排在了“在家学不进去”问题的第一位,还获得了191个赞~而且,评论的人还认为这个回答是“最实用”的回答,而不是一些空话套话。 为什么在厕所学习? 1.为了避免打扰,需要无所不用其极 劝我们学习的是父母,打扰我们学习而不自知的往往也是父母。 说好的“你在屋里乖乖学习啊,爸爸妈妈静音刷抖音,绝不打扰你” 是事实——“宝贝儿妈妈给你削了个苹果”“老爸给你冲了杯挂耳咖啡” 为什么要去厕所学习?我没穿裤子你们总不能推门进来吧!! 当然,去厕所学习是一种极端的说法,想办法创造独立环境,避免打扰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小编相信,你一定是希望好好学习的,即便你一个人坐在桌前玩儿了手游,罪恶感最终会战胜拖延症的。 2.创造20分钟无娱乐环境 在厕所学习的原理和在飞机上、公交车上看书是一个道理。在这个固定场所,你没有办法去做除了看书的任何事情。 手游、微博的诱惑确实很大,如果你不能保证在一整天的学习中都不碰游戏、社交软件,至少在开始学习时!试着体验20分钟无娱乐环境! 进入学习状态后,自然而然会专注一些! 3.假期不是用来“乱学一气“的 假期其实是最最珍贵的,一整段自主复习时间,而在我们高中阶段,有很多学习上的任务,是需要这段自主复习时间来解决的。 选对了学习任务,它给你带来的成就感才会源源不断地刺激你想学习的心。 就比如: (1)整理错题本或者好题本 (2)先修下学期的课程 (3)重点攻克一些”老大难“问题,尤其是一些分值很高的考题,如英语语法、语文作文、圆锥曲线大题、电场/磁场问题、有机化学推理题。 (4)自己在上个学期某个没有听懂的难点 这些问题平时课业繁重,是完全没有时间去突击的,利用好假期意义非凡。 (5)补充一条 找人监督,永远是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最好的办法,虽然没法出门,但可以找线上的小伙伴帮忙监督,互相拍照今日的学习成果给对方,利用内心的攀比心,和小伙伴比比谁能治好懒癌,乃是上上策。 自制力强的孩子,还需要提高效率 前期调节 1.保持好睡眠,拥有好精力 睡眠有两方面,一个是时长,一个是时刻。首先,若想保证次日精力的充沛必须让大脑充分而不过度地休息。早睡和早起很重要,尤其是早睡。 建议入睡时间为9:30-11:30之间,起床时间为6:00-8:00之间。最开始难熬的话,可以设计仪式如洗澡、晨读、晨间日记等熬过20min,大脑会豁然开朗,且一上午都不怎么疲惫。 2.适量运动 运动能帮助人尽快回到状态。运动时,要适量,当额头微微见汗,全身开始发热也就差不多了。运动完,洗热水澡也有利于驱除疲劳,泡澡水够热,但是也不宜泡太久。 前期调节注重运动锻炼,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是身体不舒服,更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3.控制饮食 食不过饱,饮不过量,菜不过腻。饮食要有节律,不能秩序混乱,饥一顿饱一顿,或者干脆不吃早餐,这些都很影响学习效率。 4.提前一晚制定学习表 临时想计划,想想要学到哪里就好了,绝对不要想学习顺序或计划时长,不然你可能计划完就不想学了。 中期控制 现在,你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了,想要在书桌前好好学习了,你可以选择做一些准备。 1.要有意地把学习区和休息区隔离开来。 如果家里没有特定的书房,你可以使用技巧和仪式进行管理。如果你有只有一张桌子,它是你的书桌,餐桌,电脑桌等。你可以改变桌子摆放的东西,例如是把泰迪熊放在桌子上,穿上“学习专用T恤”,或者小黑板写上“好好学习”,拿起特定的笔..... 2.离床五米,离手机十米以上 你可以选择一个举目看到床,但绝对不能举目看到手机的地方。很有可能学累了,你就开始,“咦?都学了这么长时间啦,刷个微博!”刷刷刷,三小时。 手机离视线十米远,或者最好关机! 没到睡点千万不要上床!会粘在上面起不来的! 3.断网!断网! 一定要断网!不要告诉自己要查资料什么的!因为打开网页之后的你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如果要查资料,给自己限时,或者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查资料,正常学习时间最好不要被打断。 4.整理好桌子 在开始学习之前,应准备好所有必要的学习工具。这避免了我们经常在翻找东西的时候,找到了远离学习的“逃生路线”。那些分散学习和干扰注意力的事物定要移走。可以把要学的东西全部摞在手边但不要摊在桌子上。 学完了,把那本书放在另一边,等到全部时候可以有满满的满足感。桌子上可以放水杯,但是零食什么的,就算了吧。 如果你是一个听歌学习会唱出来,或者会突然想去查歌词的人,就把音乐设备也拿走吧。如果听到带词,又好听的,那基本上有网,就去查歌词,再哼几遍去了。音乐设备慎用。 5.营造仪式感 高效需要对学习和工作虔诚,用一个仪式开启内心中神圣的源泉会使得学习和工作更加地投入。 两大原则:全身心投入、多感官调动。 一些仪式,如:冥想呼吸法、洗茶斟茶法和深蹲运动法可以尝试一下。 6.时间管理 首先,学习的时间不能选在那种又饿又困的时间,要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学习效率会比较高,可以适当安排学习一些需要花费较多精力的科目,如果是自己学习效率低的时间,就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者适当休息一下,做冥想深呼吸等。 番茄时间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最初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提出,规定为每30min为一个循环,前25min工作或学习,不做任何无关工作或者学习的事情,后5min用于放松。可将工作及学习时间增长为45min,休息10min,因学校上课时间多为45min,休息10min,大多人身体已经适应这一个时间段。 7.检查调整 上午和中午各检查一次: ——有没有突发事情需要更改计划 ——重点事宜完成的如何了 ——出现了那些偏差 ——为什么会有偏差 ——如何避免 ——晚上把明天的计划做 后期反馈 1.回顾总结 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表,看看自己任务完成多少,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完成,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调控,每天都要做好记录。 2.分享 可以把自己的记录和好朋友分享,或者分享到网络上,一来是一种记录,二来也能完成对自己的监督,也算是给自己写了一份日记。 关于列计划,也有几点要提示的。 列计划备注一: 以两天为一个循环的制定计划。 别把你的计划的执行单位缩小到几个小时以内。 也就是,不要再列那种“九点到十点背单词50个”之类的计划了,大家都风风雨雨过了这么些年,难道不清楚在一天的生活中插曲太多了么。 我觉得最不反人类的计划是那种“两天(三天、四天)内我做完什么什么什么”计划,周计划太过漫长,于是我们以两天为一个循环的制定计划吧! 列计划备注二: 重要的事情请用一号字体加粗加黑下划线,放在计划的最开头!不要以为计划可以随便想想,随便列列就可以,事情分先后急缓,重要的事情要放在前面! 列计划备注三: 详细的计划请放在开始执行日期的前一天,如果临时想计划,就撕个便利贴,把事情从重要的列到最不重要的。 列计划备注四: 别给自己的计划太沉重,学习计划要比日常课堂的学习效率要调低一半。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效率最高。所以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和太多的目标。适当就可以咯! 寒假确实也有让人休息的目的,有些时间宽松一些也可以,如果太过于苛刻,可能会适得其反,陷入“高目标——完不成——失落恐慌——为弥补而制定高目标”的恶性循环。 总之,希望各位在寒假家里能够做到劳逸结合,不是拼命三郎,更不是一条只在被窝里的大咸鱼。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刘大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5007
67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